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前列腺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前列腺癌概述 | 第12页 |
·前列腺癌的危险因子 | 第12-13页 |
·前列腺癌的药物治疗 | 第13-14页 |
·脂肪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 第14-15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人类的健康 | 第15-18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 | 第15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 | 第15-16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 | 第16-17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癌症 | 第17-18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炎症反应 | 第18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细胞内的生物转化 | 第18-21页 |
·金属离子(锌、镉、铜)对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二章 鱼油对前列腺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24-39页 |
·引言 | 第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4-25页 |
·细胞培养 | 第25页 |
·鱼油中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 第25-26页 |
·细胞存活率测定 | 第26页 |
·细胞凋亡检测 | 第26-27页 |
·细胞SOD、CAT及GSH-Px活力和MDA含量测定 | 第27页 |
·细胞内脂肪酸组成测定 | 第27页 |
·酶联免疫法测定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6,LXA4)表达量 | 第27-2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8页 |
·结果分析 | 第28-36页 |
·鱼油中的脂肪酸组成 | 第28-29页 |
·鱼油对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鱼油对两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30-31页 |
·鱼油对两细胞SOD、CAT及GSH-Px活力和MDA含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鱼油作用下两细胞内脂肪酸组成变化 | 第33-35页 |
·鱼油对两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 第35-36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36-39页 |
第三章 多不饱和脂肪酸损伤前列腺细胞体外模型的建立 | 第39-55页 |
·引言 | 第39-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0页 |
·细胞培养 | 第40-41页 |
·两细胞存活率测定 | 第41页 |
·细胞显微形态分析 | 第41-42页 |
·细胞膜通透性测定 | 第42页 |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测定 | 第42页 |
·细胞内ATP、ADP和AMP含量测定 | 第42-43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53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两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3-45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下两细胞显微形态的变化 | 第45-47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两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两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48-49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后两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 | 第49-53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前列腺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影响 | 第55-66页 |
·引言 | 第5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5-5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5-56页 |
·细胞培养 | 第56页 |
·细胞内ROS变化量的测定 | 第56-57页 |
·细胞内GSH-Px活力和GSH含量的测定 | 第57页 |
·细胞内MDA含量的测定 | 第57页 |
·细胞内SOD活力的测定 | 第57-58页 |
·细胞NO释放量的测定 | 第5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5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4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两细胞ROS生成量的影响 | 第58-59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两细胞内GSH-Px活性和GSH含量的影响 | 第59-61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两细胞内SOD活力、MDA含量和NO释放量的影响 | 第61-64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前列腺细胞代谢的影响 | 第66-85页 |
·引言 | 第66-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67页 |
·细胞培养 | 第67-68页 |
·油红染色分析两细胞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 | 第68页 |
·气相色谱法测定两细胞的脂肪酸组成 | 第68-69页 |
·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细胞对LXA4,IL-6和TNF-α的表达 | 第69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6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9-83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后两细胞内的脂滴形成 | 第69-72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后两细胞内的脂肪酸组成 | 第72-78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两细胞分泌IL-6、TNF-α和LXA4的影响 | 第78-83页 |
·讨论与小结 | 第83-85页 |
第六章 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前列腺细胞吸收金属离子的影响 | 第85-101页 |
·引言 | 第8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5-8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85-86页 |
·细胞培养 | 第86页 |
·MTT法分析金属离子积累与前列腺细胞生长的关系 | 第86-87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金属离子共同作用下细胞显微形态的改变 | 第87页 |
·原子吸收法分析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下两细胞内金属元素含量的变化 | 第87-8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8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8-99页 |
·金属离子对RWPE-1和PC-3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88-91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金属离子共同作用对两细胞形态的影响 | 第91-94页 |
·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下两细胞内锌、铜、镉含量的变化 | 第94-99页 |
·分析与小结 | 第99-10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附: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