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1.1 无花果概述 | 第12-15页 |
1.1.1 无花果特性 | 第12页 |
1.1.2 无花果营养成分 | 第12-14页 |
1.1.3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 | 第14-15页 |
1.2 无花果的综合开发利用 | 第15-16页 |
1.3 发酵果酒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1 酒的种类 | 第16页 |
1.3.2 果酒的历史与发展 | 第16-17页 |
1.3.3 无花果果酒发酵工艺概述 | 第17-18页 |
1.4 果酒澄清工艺研究 | 第18-20页 |
1.4.1 果酒浑浊原因 | 第18-19页 |
1.4.2 果酒澄清机理概述 | 第19页 |
1.4.3 果胶酶在果酒中的应用 | 第19页 |
1.4.4 澄清剂在果酒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5 复合澄清在果酒中的应用 | 第20页 |
1.5 果酒的人工催陈研究 | 第20-23页 |
1.5.1 常用催陈方法 | 第21-22页 |
1.5.2 红外线催陈 | 第22页 |
1.5.3 冷热交替催陈 | 第22-23页 |
1.6 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 第23-24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3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2章 无花果果酒发酵工艺研究 | 第24-38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2.1.1 材料与试剂 | 第24-25页 |
2.1.2 仪器和设备 | 第25页 |
2.1.3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2.1.4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6-29页 |
2.1.5 数据处理 | 第2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5页 |
2.2.1 不同菌种对无花果果酒品质的影响 | 第29页 |
2.2.2 单因素试验结果 | 第29-32页 |
2.2.3 无花果果酒响应面试验 | 第32-35页 |
2.2.4 无花果果酒与几种浆果果酒的多糖与黄酮含量比较 | 第3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3章 无花果果酒的澄清工艺 | 第38-52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38-41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38页 |
3.1.2 仪器与设备 | 第38-39页 |
3.1.3 试验方法 | 第39-40页 |
3.1.4 分析测定方法 | 第40-41页 |
3.1.5 数据处理 | 第4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3.2.1 无花果果酒透光率最佳波长的确定 | 第41页 |
3.2.2 自然澄清法 | 第41-42页 |
3.2.3 离心澄清法 | 第42-43页 |
3.2.4 冷冻澄清法 | 第43-44页 |
3.2.5 酶解法和澄清剂法 | 第44-47页 |
3.2.6 不同澄清方法无花果果酒澄清效果比较 | 第47页 |
3.2.7 复合澄清法 | 第47-48页 |
3.2.8 无花果果酒澄清处理前后理化指标及色值比较 | 第48-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4章 不同催陈方式无花果果酒体外抗氧化性分析 | 第52-68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52-56页 |
4.1.1 材料与试剂 | 第52-53页 |
4.1.2 仪器与设备 | 第53页 |
4.1.3 试验方法 | 第53页 |
4.1.4 分析测定方法 | 第53-55页 |
4.1.5 抗氧化性能力的测定 | 第55-56页 |
4.1.6 数据处理 | 第56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6-66页 |
4.2.1 自然陈酿对无花果果酒品质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2 红外催陈对无花果果酒品质的影响 | 第57-59页 |
4.2.3 冷热交替催陈对无花果果酒的品质影响 | 第59-60页 |
4.2.4 无花果果酒的品质对比分析结果 | 第60-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新鲜无花果果酒与干制无花果果酒品质比较分析 | 第68-78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68-70页 |
5.1.1 材料与试剂 | 第68-69页 |
5.1.2 仪器和设备 | 第69页 |
5.1.3 实验方法 | 第69-70页 |
5.1.4 数据处理 | 第70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70-76页 |
5.2.1 两种酒样的理化指标及色值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5.2.2 无花果果酒香气成分的总离子流图 | 第71页 |
5.2.3 新鲜无花果果酒与干制无花果果酒的香气成分分析 | 第71-7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结论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9页 |
附录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