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0 绪论 | 第9-12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0.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0.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0.4 研究方法及汉字材料依据 | 第10-11页 |
0.5 创新点 | 第11-12页 |
1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1 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1.1.1 象似性学说的发展 | 第12页 |
1.1.2 象似性的内涵 | 第12-13页 |
1.1.3 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 第13-15页 |
1.1.3.1 裘锡圭先生有关于汉字形成过程的论述 | 第13页 |
1.1.3.2 C.S.Peirce的符号三分法 | 第13-14页 |
1.1.3.3 Haiman的句法关系象似原则 | 第14-15页 |
1.2 汉字象似性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2.1 本体研究方面 | 第15页 |
1.2.2 教学研究方面 | 第15-16页 |
2 汉字象似性多角度分析 | 第16-21页 |
2.1 从汉外文字差异看汉字的象似性 | 第16-17页 |
2.2 从汉字形成过程分析汉字象似性 | 第17页 |
2.3 基于C.S.Peirce符号象似性分类的汉字象似性分析 | 第17-18页 |
2.4 援用Haiman句法关系象似原则的合体汉字象似性分析 | 第18-21页 |
2.4.1 符号数量象似性 | 第18-19页 |
2.4.2 符号顺序象似性 | 第19-20页 |
2.4.3 符号“意义相近,形式相近”象似性 | 第20-21页 |
3 象似性应用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必要性和优势 | 第21-25页 |
3.1 象似性应用于对外汉字教学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3.2 象似性应用于对外汉字的优势 | 第22-25页 |
3.2.1 有利于提高学生辨识同音字的能力 | 第22-23页 |
3.2.2 有利于提高学生形象记忆汉字的能力 | 第23页 |
3.2.3 有利于提高汉字教学的互动性 | 第23页 |
3.2.4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 第23-24页 |
3.2.5 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汉字的能力 | 第24页 |
3.2.6 有利于汉字文化的推广 | 第24-25页 |
4 汉字象似性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探讨 | 第25-32页 |
4.1 映象象似汉字教学 | 第25-26页 |
4.2 拟象象似汉字教学 | 第26-28页 |
4.2.1 拟象象似在表意字教学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4.2.2 拟象象似在形声字教学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4.3 符号数量象似性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 第28页 |
4.4 符号顺序象似性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4.5 符号“意义相近,形式相近”象似性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 | 第29页 |
4.6 汉字象似性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 第29-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