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新实用汉语课本》(1-4册)中的兼类词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对象第10-11页
    1.2 选题缘由第11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4 研究现状第12-17页
        1.4.1 兼类词本体研究成果第12-13页
        1.4.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研究成果第13-15页
        1.4.3 对外汉语兼类词研究成果第15-17页
    1.5 研究方法第17-19页
        1.5.1 文献资料法第17页
        1.5.2 定量分析法第17-18页
        1.5.3 对比研究法第18-19页
2 《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兼类词的数量和分类第19-36页
    2.1 兼类词数量和等级划分统计第19-24页
    2.2 兼类词分类统计第24-34页
    2.3 对教材中兼类词收录和分类的建议第34-36页
3 《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兼类词的复现情况第36-44页
    3.1 兼类词在课文中的复现情况第36-42页
    3.2 教材中兼类词复现的特点第42页
    3.3 教材中兼类词复现的问题第42-43页
    3.4 对教材中兼类词复现的建议第43-44页
4 《新实用汉语课本》中兼类词的词性标注第44-56页
    4.1 教材中的兼类词词性标注第44-46页
    4.2 《大纲》中的兼类词词性标注第46-49页
    4.3 教材中兼类词词性标注的特点第49页
    4.4 教材中兼类词词性标注的问题第49-54页
    4.5 对教材中兼类词词性标注的建议第54-56页
5 兼类词与对外汉语教学第56-59页
    5.1 兼类词教学现状第56-57页
    5.2 兼类词教学建议第57-59页
6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附录第64-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赞比亚留学生汉语可能补语习得偏误研究--以河北省高校为例
下一篇:水稻中植硅体对外源镧固定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