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2. 对外汉语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TPS理念 | 第12-18页 |
2.1 教材中所体现的“准时化”理念 | 第12-13页 |
2.2 语法论著与教学中所体现的“全面多能化”理念 | 第13-14页 |
2.3 汉语教学中所体现的“可视化与改善”理念 | 第14-16页 |
2.4 汉语教学课时安排的“均衡化” | 第16页 |
2.5 汉语教学中所体现的“预警”机制 | 第16-17页 |
2.6 汉语教学中对学生问题的三步分析法 | 第17-18页 |
3. 笔者汉语教学实践中对TPS理念的借鉴 | 第18-23页 |
3.1 限时、限量的“准时化” | 第18-19页 |
3.2 多角度解析问题 | 第19-20页 |
3.3 汉语教学内容与汉语能力的可视化 | 第20-21页 |
3.4 均衡地安排课时 | 第21页 |
3.5 适时使用“预警”机制 | 第21-22页 |
3.6 采用合适的提问方式 | 第22-23页 |
4. 教学实践的成果及反思 | 第23-25页 |
4.1 教学实践的成果 | 第23-24页 |
4.2 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 第24-25页 |
5.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7页 |
附录一:应用丰田生产方式的新HSK5级阅读与书写的教案 | 第27-29页 |
附录二:应用丰田生产方式的新HSK6级阅读与书写的教案 | 第29-32页 |
附录三:针对本课题研究的几段采访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