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碳源及PrfA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录第9-1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3页
    1.1 生物被膜的简介第11-12页
        1.1.1 生物被膜的危害第11-12页
        1.1.2 生物被膜与食品安全第12页
    1.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简介第12-13页
    1.3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第13-14页
    1.4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第14-18页
        1.4.1 鞭毛对Lm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14-15页
        1.4.2 细胞间交流对Lm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15-16页
        1.4.3 胞外基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16-17页
        1.4.4 其他影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因素第17-18页
    1.5 PrfA因子简介第18-19页
    1.6 PTS系统及CCR效应第19-22页
        1.6.1 葡萄糖代谢第21页
        1.6.2 纤维二糖代谢第21页
        1.6.3 甘油代谢第21-22页
    1.7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第22-23页
第二章 PrfA活性及碳源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第23-41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5页
        2.1.1 实验菌株第23-24页
        2.1.2 实验器材第24页
        2.1.3 药品第24页
        2.1.4 主要实验试剂第24-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28页
        2.2.1 菌株的活化第25-26页
        2.2.2 菌株的扩大培养第26页
        2.2.3 Lm生物被膜菌的制备第26页
        2.2.4 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细菌生物被膜的以及数据处理第26页
        2.2.5 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Lm生物被膜的形态第26页
        2.2.6 荧光染色法观察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的形态第26-27页
        2.2.7 电镜观察不同Lm生物被膜第27-28页
    2.3 实验结果第28-37页
        2.3.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EGDe生物被膜的形成与营养的关系第28-29页
        2.3.2 在营养丰富的BHI培养基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野生菌株EGDe、EGDeAprfA、EGDeAprfA+pPrfA、EGDeAprfA+pPrfA~*、EGDe+pPrfA和EGDe+pPrfA~*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比较第29-30页
        2.3.3 在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野生菌株EGDe、EGDe△prfA、EGDe△prfA+pPrfA、EGDe△prfA+pPrfA~*、EGDe+pPrfA和EGDe+pPrfA~*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比较第30-32页
        2.3.4 在以甘油为唯一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野生菌株EGDe、EGDe△prfA、EGDe△prfA+pPrfA、EGDe△prfA+pPrfA~*、EGDe+pPrfA和EGDe+pPrfA~*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比较第32-34页
        2.3.5 在以纤维二糖为唯一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野生菌株EGDe、EGDe△prfA、EGDe△prfA+pPrfA、EGDe△prfA+pPrfA~*、EGDe+pPrfA和EGDe+pPrfA~*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比较第34-36页
        2.3.6 电镜观察不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第36-37页
    2.4 讨论第37-41页
第三章 蛋白组学研究碳代谢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的影响第41-53页
    3.1 实验材料第41-43页
        3.1.1 实验菌株以及培养液第41页
        3.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第41-42页
        3.1.3 主要仪器及软件第42-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45页
        3.2.1 菌体的培养与收集第43页
        3.2.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总蛋白的提取第43页
        3.2.3 蛋白样品浓度测定第43-44页
        3.2.4 双向电泳第44页
        3.2.5 差异点分析第44-45页
    3.3 结果第45-51页
    3.4 讨论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MATLAB的物流系统集成优化平台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肠病毒71型非结构蛋白3A定位机制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