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人体病毒学(致病病毒)论文

肠病毒71型非结构蛋白3A定位机制的初步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8页
    1.1 小RNA病毒科简介第11-12页
        1.1.1 小RNA病毒科特征第11页
        1.1.2 小RNA病毒分类第11页
        1.1.3 小RNA病毒基因组结构第11-12页
        1.1.4 小R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和表达第12页
    1.2 肠道病毒属简介第12-13页
        1.2.1 肠道病毒属理化特性第12-13页
        1.2.2 肠道病毒属分类第13页
    1.3 EV71病毒简介第13-14页
        1.3.1 EV71病毒发现及流行病学第13页
        1.3.2 EV71病毒的复制第13-14页
        1.3.3 EV71非结构蛋白3A第14页
    1.4 蛋白质的跨膜转运方式第14-17页
        1.4.1 蛋白质的两类跨膜转运途径第14-15页
        1.4.2 共翻译转运途径第15页
        1.4.3 翻译后转运途径第15页
        1.4.4 TA蛋白质转运途径第15-17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EV71全长感染性克隆质粒构建第18-28页
    2.1 实验材料第18-19页
        2.1.1 试剂第18页
        2.1.2 仪器第18页
        2.1.3 质粒、菌株、病毒毒株和细胞第18页
        2.1.4 溶液及培养基配方第18-19页
        2.1.5 引物第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4页
        2.2.1 EV71病毒RNA提取第19-20页
        2.2.2 逆转录合成病毒基因组cDNA第20页
        2.2.3 质粒提取第20-21页
        2.2.4 EV71基因组01、02、03三个片段的PCR扩增第21-22页
        2.2.5 PCR扩增目的片段纯化第22页
        2.2.6 目的片段和载体酶切第22-23页
        2.2.7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第23页
        2.2.8 感受态细胞制备第23页
        2.2.9 质粒转化过程第23-24页
        2.2.10 重组质粒的筛选和鉴定第24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4-27页
        2.3.1 EV71基因组片断的PCR扩增第24-25页
        2.3.2 重组质粒pBluescript-01/02/03的构建与鉴定第25页
        2.3.3 重组质粒pBluescript-01-02的构建与鉴定第25-26页
        2.3.4 重组质粒pBluescript-01-02-03的构建与鉴定第26-27页
    2.4 讨论第27-28页
第三章 EV71非结构蛋白3A的原核表达与抗体制备第28-36页
    3.1 实验材料第28-29页
        3.1.1 试剂第28页
        3.1.2 仪器第28页
        3.1.3 菌株、质粒、病毒毒株和细胞第28页
        3.1.4 溶液配方第28-29页
        3.1.5 引物第29页
    3.2 实验方法第29-32页
        3.2.1 表达载体PET28a-3A构建第29-30页
        3.2.2 融合蛋白诱导第30-31页
        3.2.3 蛋白质Western Blotting鉴定第31页
        3.2.4 3A抗体的制备第31页
        3.2.5 Lipofactamine2000介导转染RD细胞第31页
        3.2.6 细胞总蛋白提取第31页
        3.2.7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第31-32页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2-35页
        3.3.1 3a基因的扩增第32页
        3.3.2 原核表达载体PET28a-3A的构建与鉴定第32-33页
        3.3.3 3A重组蛋白的表达与鉴定第33-34页
        3.3.4 多克隆抗体制备与检测第34-35页
    3.4 讨论第35-36页
第四章 3A蛋白定位机制的初步研究第36-52页
    4.1 实验材料第36-38页
        4.1.1 试剂第36页
        4.1.2 仪器第36页
        4.1.3 菌株、质粒、毒株和细胞第36页
        4.1.4 溶液配方第36页
        4.1.5 引物第36-38页
    4.2 实验方法第38-40页
        4.2.1 真核表达载体构建第38-39页
        4.2.2 免疫共沉淀(Co-IP)第39页
        4.2.3 干扰RNA合成第39-40页
        4.2.4 TCID_(50)测定第40页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0-50页
        4.3.1 3A不同结构域GFP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第40-42页
        4.3.2 3A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第42-46页
        4.3.3 3A蛋白定位机制研究第46-48页
        4.3.4 ASNA1蛋白对病毒复制影响第48-50页
    4.4 讨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碳源及PrfA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下一篇:公共领域在网络时代的建构研究--以微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