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乌克兰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的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一 研究目的第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页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0-11页
        一 研究思路第10-11页
        二 研究方法第11页
    第三节 研究综述第11-12页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第12-14页
第二章 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的语义及语法特征分析第14-18页
    第一节 汉语能愿动词的界定与分类第14页
    第二节 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的语义特征第14-16页
        一 汉语能愿动词"会"的语义特征第14-15页
        二 汉语能愿动词"能"的语义特征第15页
        三 汉语能愿动词"可以"的语义特征第15-16页
    第三节 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的语法特征第16-18页
        一 做语法成分的能力第16页
        二 组合能力第16-18页
第三章 乌克兰语中表示"能愿"意义词汇的语义及语法特征分析第18-22页
    第一节 乌克兰语中表示"能愿"意义词汇的语义特征第18-19页
        一 乌克兰语中表示"能愿"意义词汇的界定第18页
        二 乌克兰语中表示"能愿"意义词汇的语义分析第18-19页
    第二节 乌克兰语中表示"能愿"意义词汇的语法特征第19-20页
        一 做语法成分的能力第19页
        二 组合能力第19-20页
    第三节 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与乌克兰语中表示"能愿"意义词汇的调查及对比分析第20-22页
        一 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与乌克兰语中表示"能愿"意义词汇的语义调查与分析第20页
        二 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与乌克兰语中表示"能愿"意义词汇的相同点第20-21页
        三 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与乌克兰语中表示"能愿"意义词汇的不同点第21-22页
第四章 乌克兰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的问卷调查分析第22-30页
    第一节 问卷调查设计第22-23页
        一 调查对象第22页
        二 调查方法第22页
        三 问卷调查类型第22-23页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第23-26页
        一 乌克兰学生使用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的混淆情况严重第23页
        二 乌克兰学生使用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的错序情况严重第23-24页
        三 乌克兰学生使用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的否定形式和疑问形式偏误情况严重第24页
        四 乌克兰学生使用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造句产生的偏误情况严重第24-26页
    第三节 乌克兰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的偏误类型第26-30页
        一 混淆偏误第26-27页
        二 错序偏误第27-28页
        三 误加偏误第28页
        四 遗漏偏误第28-30页
第五章 乌克兰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的偏误成因第30-35页
    第一节 能愿动词"会、能、可以"汉语教学的不足第30-31页
        一 教师缺乏汉语理论语法知识第30页
        二 教师缺乏汉语教学实践技能第30-31页
    第二节 汉语教材关于能愿动词"会、能、可以"教学设计欠缺第31-32页
    第三节 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自身复杂第32-33页
    第四节 乌克兰学生母语负迁移的干扰第33-35页
第六章 对乌克兰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的教学建议第35-39页
    第一节 对乌克兰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课堂教学的建议第35-37页
        一 加强汉语与乌克兰语的对比教学第35页
        二 加强能愿动词正误形式的对比教学第35-36页
        三 增加情境趣味教学法的使用第36-37页
    第二节 对乌克兰汉语教材能愿动词项目编写的建议第37-39页
        一 对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注释的建议第37-38页
        二 对汉语能愿动词"会、能、可以"课后习题编写的建议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附录第42-44页
后记第44-45页
个人简历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下的对美汉语传播策略研究
下一篇:美国留学生习得汉语颜色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以“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