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育规划视角下的对美汉语传播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五、研究范围 | 第11页 |
六、研究思路和框架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第二章 对美汉语传播的意义 | 第16-19页 |
第一节 政治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经济意义 | 第17页 |
第三节 社会与文化意义 | 第17-18页 |
第四节 价值定位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对美汉语传播的历史回顾 | 第19-22页 |
第一节 19世纪末-20 世纪初 | 第19页 |
第二节 20世纪 20-40 年代 | 第19-20页 |
第三节 20世纪 40-60 年代 | 第20-21页 |
第四节 20世纪 60-90 年代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对美汉语传播现状 | 第22-30页 |
第一节 美国本土的汉语教育 | 第22-25页 |
一、汉语课程的开展 | 第22-23页 |
二、孔子学院的普遍设立 | 第23-25页 |
第二节 来华美国留学生的中文教育 | 第25-27页 |
一、社会背景不同 | 第25-26页 |
二、学历不同 | 第26页 |
三、学习动机不同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对美汉语的传统传播途径 | 第27-30页 |
一、人内传播 | 第27页 |
二、人际传播 | 第27-28页 |
三、组织传播 | 第28页 |
四、大众传播 | 第28-30页 |
第五章 对美汉语传播存在的问题 | 第30-34页 |
第一节 资金紧张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师资匮乏 | 第31页 |
第三节 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数量少 | 第31-32页 |
第四节 系统的教材体系的缺失 | 第32-33页 |
第五节 测试评估体系的缺失 | 第33-34页 |
第六章 相应对策 | 第34-41页 |
第一节 抓住发展机遇 | 第34-35页 |
一、当前所面临的机遇 | 第34-35页 |
二、如何抓住机遇 | 第35页 |
第二节 探索新兴传播渠道 | 第35-37页 |
一、探索新兴传播渠道的意义 | 第35-36页 |
二、新兴传播渠道的类型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合理编排教材 | 第37-38页 |
一、教材的重要性 | 第37页 |
二、编排教材的具体要求 | 第37-38页 |
第四节 注重教学的本土化 | 第38-39页 |
第五节 重视汉语国际教师培养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