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豆类制食品论文--大豆制食品论文

大豆肽抗氧化性及其协同作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大豆肽的开发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 大豆肽的抗氧化特性及抗氧化机理第12-14页
    1.3 大豆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第14-15页
        1.3.1 DPPH自由基清除方法第14页
        1.3.2 羟基自由基清除方法第14页
        1.3.3 超氧阴离子清除方法第14-15页
        1.3.4 还原能力方法第15页
    1.4 大豆抗氧化肽在食品中的应用第15-16页
    1.5 其它抗氧化活性物质第16-18页
    1.6 抗氧化活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第18-20页
    1.7 论文研究目标及内容第20-22页
        1.7.1 研究目标第20页
        1.7.2 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酶法制备大豆肽的工艺研究第22-36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2-23页
        2.2.1 主要实验材料和试剂第22-23页
        2.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3页
    2.3 实验方法第23-26页
        2.3.1 大豆分离蛋白基本成分的测定第23页
        2.3.2 试验所用酶酶活的测定第23页
        2.3.3 酶解大豆分离蛋白的预处理第23页
        2.3.4 碱性蛋白酶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工艺条件的研究第23-24页
        2.3.5 水解度的测定第24-25页
        2.3.6 还原力的测定第25页
        2.3.7 碱性蛋白酶酶解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优化设计实验第25-26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6-35页
        2.4.1 大豆分离蛋白基本成分第26页
        2.4.2 试验所用酶酶活力的研究第26页
        2.4.3 碱性蛋白酶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工艺条件的研究第26-30页
        2.4.4 响应面实验设计及结果第30-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大豆肽的超滤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第36-50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7页
        3.2.1 主要实验材料和试剂第37页
        3.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第37页
    3.3 实验方法第37-40页
        3.3.1 膜通量的测定第37页
        3.3.2 大豆多肽的超滤分离研究第37-38页
        3.3.3 不同分子量多肽含量的测定第38页
        3.3.4 大豆多肽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38-39页
        3.3.5 抗氧化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的测定第39-40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0-49页
        3.4.1 大豆多肽的超滤分离研究第40-43页
        3.4.2 不同分子量大豆肽的肽含量分布第43-44页
        3.4.3 大豆多肽抗氧化活性分析第44-48页
        3.4.4 抗氧化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分析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大豆抗氧化肽与其它抗氧化物质协同作用研究第50-69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50页
        4.2.1 主要实验材料和试剂第50页
        4.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第50页
    4.3 实验方法第50-53页
        4.3.1 VC、VE、TP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50-51页
        4.3.2 定义协同系数第51页
        4.3.3 大豆抗氧化活性肽与VC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第51-52页
        4.3.4 大豆抗氧化活性肽与VE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第52-53页
        4.3.5 大豆抗氧化活性肽与茶多酚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第5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3-68页
        4.4.1 VC、VE、TP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53-56页
        4.4.2 大豆抗氧化活性肽与VC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第56-59页
        4.4.3 大豆抗氧化活性肽与VE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第59-62页
        4.4.4 大豆抗氧化活性肽与茶多酚之间的协同作用研究第62-64页
        4.4.5 大豆肽与VC、VE、TP之间协同系数分析第64-65页
        4.4.6 大豆肽与VC、VE、TP之间协同作用分析第65-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5.1 结论第69-70页
    5.2 展望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致谢第78-79页
个人简历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米酱发酵动态分析及工艺研究
下一篇:AOT/酶反胶束体系萃取花生蛋白传质机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