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一株植物乳酸杆菌LABR-X产细菌素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致谢第8-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3页
   ·细菌素综述第16-22页
     ·细菌素的定义及与抗生素的区别第16-17页
     ·细菌素的分类第17-18页
     ·细菌素的抑菌机理及其自我免疫第18-19页
     ·细菌素的应用前景及安全性第19-22页
   ·本论文的立题意义和研究目的第22-23页
     ·本论文的立题意义第22页
     ·研究的目的第22-23页
第二章 乳杆菌素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第23-34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3-24页
     ·实验样品第23页
     ·抑菌活性指示菌第23页
     ·试剂第23页
     ·仪器与设备第23-24页
     ·培养基第24页
   ·实验方法第24-25页
     ·检测方法第24-25页
     ·指示菌及其浓度的确定第25页
   ·菌种选育方案设计第25-28页
     ·菌种的分离与初筛第25页
     ·酸性末端产物的排除第25-26页
     ·过氧化氢干扰的排除第26页
     ·类细菌素产生菌的鉴定第26-27页
     ·高产菌株的诱变筛选第27-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3页
     ·指示菌浓度的确定第28-29页
     ·类细菌素产生菌的初筛第29页
     ·酸性末端产物的干扰第29页
     ·过氧化氢干扰的排除第29-30页
     ·细菌产生菌的鉴定第30-31页
     ·UV照射的最佳剂量第31-32页
     ·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第32页
     ·UV与 DES相结合的多轮复合诱变第32-33页
     ·遗传稳定性第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LABR-X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发酵产物蛋白质性质的研究第34-41页
   ·材料与仪器第34-35页
     ·实验样品第34页
     ·抑菌指示菌株第34页
     ·试剂第34页
     ·仪器设备第34-35页
   ·实验方法第35-36页
     ·检测方法第35页
     ·发酵条件的单因素实验第35页
     ·正交实验第35-36页
     ·发酵浓缩液对酶的敏感性第36页
     ·水合茚三酮与双缩脲反应第36页
     ·发酵浓缩液在不同pH值下与不同温度下的抑菌活性第36页
     ·发酵浓缩液的抑菌谱第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40页
     ·单因素实验结果第36-38页
     ·正交实验确定产细菌素的最佳条件第38页
     ·优化后菌种 LAB-X的生长曲线第38-39页
     ·发酵浓缩液的酶敏感性第39页
     ·发酵液上清液的茚三酮与双缩脲反应第39-40页
     ·发酵浓缩液在不同pH值和不同温度下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谱第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乳酸杆菌素的提取纯化第41-51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1-42页
     ·发酵菌种第41页
     ·抑菌活性指示菌第41页
     ·试剂第41页
     ·仪器与设备第41-42页
   ·实验方法第42-44页
     ·抑菌性检测方法第42页
     ·nisin标准曲线第42页
     ·考马斯亮蓝 G-250法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2页
     ·硫酸铵盐析法粗提第42页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第42-43页
     ·Tricine-SDS-PAGE方法测定乳杆菌素的分子量第43-44页
   ·结果与分析第44-50页
     ·nisin标准曲线和牛血清蛋白标准曲线第44页
     ·饱和硫酸铵沉淀盐析第44-45页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层析单因素实验第45-46页
     ·最优条件下的洗脱曲线及其抑菌效果第46-48页
     ·乳杆菌素纯化效果第48页
     ·乳杆菌素分子量的估测第48-49页
     ·乳杆菌素的氨基酸组分分析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乳杆菌素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第51-58页
   ·材料与仪器第51页
     ·实验样品第51页
     ·抑菌指示菌株第51页
     ·试剂第51页
     ·仪器第51页
   ·实验方法第51-53页
     ·光学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察抑菌效果第51页
     ·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测定第51-52页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第52-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7页
     ·乳杆菌素对大肠杆菌作用的光学显微镜观察第53-54页
     ·乳杆菌素对大肠杆菌的扫描电镜图第54-55页
     ·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与β-半乳糖苷酶活性测定测定第55-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主要结论第58-59页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梭子蟹壳制备壳聚糖和果酸钙的工艺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龙虾加工废弃物提取蛋白的工艺及其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