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8-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1.2.1 图式理论 | 第11页 |
1.2.2 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理论 | 第11-12页 |
1.2.3 元认知理论 | 第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4.1 “碎片化”阅读概念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2 “碎片化”阅读特点研究 | 第15页 |
1.4.3 针对不同主体的教学应用的研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碎片化”阅读下的亚美尼亚对外汉语中级阶段阅读应用探究 | 第17-27页 |
2.1 调查与访谈过程及结果 | 第17-18页 |
2.2 “碎片化”阅读辅助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 | 第18-21页 |
2.2.1 词汇应用设计 | 第19页 |
2.2.2 句式及语法应用设计 | 第19-20页 |
2.2.3 语篇及文化背景应用设计 | 第20-21页 |
2.3 基于“碎片化”阅读的辅助方式 | 第21-25页 |
2.3.1 线上学习 | 第22-23页 |
2.3.1.1 整合学习资源 | 第22页 |
2.3.1.2 阅读兼顾及时性与时效性 | 第22-23页 |
2.3.1.3 随时随地多终端延伸阅读 | 第23页 |
2.3.2 线下学习 | 第23-25页 |
2.3.2.1 提高阅读技巧与能力 | 第23-24页 |
2.3.2.2 改正不良阅读方式 | 第24-25页 |
2.3.2.3 拓展写作输出能力 | 第25页 |
2.4 应用设计原则 | 第25-27页 |
2.4.1 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 第25页 |
2.4.2 交流互动原则 | 第25-26页 |
2.4.3 真实情境的原则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碎片化”阅读在中级阶段的具体应用展示及成果 | 第27-43页 |
3.1 总体教学展示 | 第27-34页 |
3.2 实证实验概述 | 第34-35页 |
3.2.1 实验对象 | 第34页 |
3.2.2 实验设计 | 第34-35页 |
3.3 前后测正确率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35-39页 |
3.3.1 “碎片化”阅读对学生个体正确率的影响结果统计分析 | 第35-38页 |
3.3.2 “碎片化”阅读对学生4种阅读能力的影响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3.4 问卷的收集与分析 | 第39-43页 |
3.4.1 问卷收集 | 第39-40页 |
3.4.2 问卷分析 | 第40-43页 |
3.4.2.1 阅读能力调查分析 | 第40页 |
3.4.2.2 阅读习惯的调查分析 | 第40-41页 |
3.4.2.3 阅读效果及反馈调查分析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碎片化”阅读在亚美尼亚中级阶段阅读应用的反思与建议 | 第43-47页 |
4.1 “碎片化”阅读在亚美尼亚中级阶段阅读中的可实施性 | 第43-45页 |
4.1.1 提供时代背景 | 第43-44页 |
4.1.2 减轻教学压力 | 第44页 |
4.1.3 增加学生对信息敏感度 | 第44-45页 |
4.2 “碎片化”阅读对教师的实施要求 | 第45-47页 |
4.2.1 控制“碎片化”阅读材料语料难度 | 第45页 |
4.2.2 做好信息甄别 | 第45-46页 |
4.2.3 熟练新媒体运用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2页 |
附录1 初期调查问卷 | 第52-57页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第57-61页 |
附录3 前测 | 第61-62页 |
附录4 后测 | 第62-63页 |
附录5 后期调查问卷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