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低度酒简介 | 第10-12页 |
1.1.1 几种低度酒的生产工艺 | 第10-11页 |
1.1.2 低度酒中的有害物质 | 第11-12页 |
1.2 氨基甲酸乙酯概况 | 第12-19页 |
1.2.1 氨基甲酸乙酯的物理化学性质和限量标准 | 第12-13页 |
1.2.2 氨基甲酸乙酯的致癌机理 | 第13-14页 |
1.2.3 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途径 | 第14-16页 |
1.2.4 氨基甲酸乙酯测定的前处理方法 | 第16-18页 |
1.2.5 氨基甲酸乙酯的检测方法 | 第18-19页 |
1.3 甲醛的研究概况 | 第19-22页 |
1.3.1 食品中甲醛的来源 | 第19-20页 |
1.3.2 甲醛的检测方法 | 第20-22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页 |
1.4 甲醇、杂醇油的研究概况 | 第22-24页 |
1.4.1 甲醇、杂醇油的毒理作用 | 第22-23页 |
1.4.2 甲醇、杂醇油的来源 | 第23-24页 |
1.4.3 甲醇、杂醇油的降低方法 | 第24页 |
1.4.4 甲醇、杂醇油的常用检测方法 | 第24页 |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的研究与优化 | 第26-42页 |
2.1 前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2.2.1 材料与试剂 | 第26页 |
2.2.2 仪器与设备 | 第26-27页 |
2.2.3 质谱条件 | 第27页 |
2.2.4 色谱条件 | 第27页 |
2.2.5 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9页 |
2.3.1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 第28-32页 |
2.3.2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32-36页 |
2.3.3 质谱条件的优化 | 第36-38页 |
2.3.4 方法的验证 | 第38-39页 |
2.4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39-41页 |
2.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崇明老白酒酿造储存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变化分析 | 第42-48页 |
3.1 前言 | 第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3.2.1 材料与试剂 | 第42页 |
3.2.2 仪器与设备 | 第42页 |
3.2.3 质谱条件 | 第42页 |
3.2.4 色谱条件 | 第42-43页 |
3.2.5 检测方法 | 第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3.3.1 酿造过程中EC的变化 | 第43-44页 |
3.3.2 灭菌条件对EC的变化影响 | 第44-45页 |
3.3.3 储存条件对EC的变化影响 | 第45-46页 |
3.3.4 发酵菌种对EC的变化影响 | 第46-47页 |
3.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低度酒中甲醛测定的HPLC方法的优化与含量变化的研究 | 第48-59页 |
4.1 前言 | 第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49页 |
4.2.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48-49页 |
4.2.2 液相色谱条件 | 第49页 |
4.2.3 标准溶液配制 | 第49页 |
4.2.4 样品前处理 | 第49页 |
4.2.5 色谱测定 | 第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4.3.1 样品中甲醛提取条件的优化 | 第49-50页 |
4.3.2 衍生剂浓度的确定 | 第50-51页 |
4.3.3 衍生温度的确定 | 第51页 |
4.3.4 衍生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51-52页 |
4.3.5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52页 |
4.3.6 方法的验证 | 第52-54页 |
4.4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54-58页 |
4.4.1 老白酒酿造储存过程中甲醛含量的变化 | 第54-56页 |
4.4.2 低度酒中甲醛的检测 | 第56-58页 |
4.5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低度酒中甲醇、杂醇油方法的研究 | 第59-68页 |
5.1 前言 | 第5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5.2.1 仪器、试剂与材料 | 第59页 |
5.2.2 气相色谱条件 | 第59-60页 |
5.2.3 标准溶液配制 | 第60页 |
5.2.4 样品前处理 | 第60页 |
5.2.5 色谱测定 | 第6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0-67页 |
5.3.1 定性、定量方法 | 第60-61页 |
5.3.2 方法线性、相关系数 | 第61-63页 |
5.3.3 方法的回收率与精密度 | 第63-64页 |
5.3.4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64-67页 |
5.4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论文发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