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1 吉他霉素简介 | 第11-14页 |
1.1.1 吉他霉素及其产生菌 | 第11页 |
1.1.2 吉他霉素的化学结构 | 第11-12页 |
1.1.3 吉他霉素的理化性质 | 第12页 |
1.1.4 吉他霉素的抗菌作用及其应用 | 第12-14页 |
1.2 吉他霉素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14-15页 |
1.2.1 十六元大环内酯的生物合成 | 第14页 |
1.2.2 碳霉糖和碳霉胺糖的生物合成 | 第14-15页 |
1.3 吉他霉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 | 第15-17页 |
1.4 吉他霉素生物合成的调节与控制 | 第17-18页 |
1.4.1 葡萄糖对吉他霉素发酵的影响 | 第17-18页 |
1.4.2 氮代谢产物的调节作用 | 第18页 |
1.4.3 磷酸盐的调节作用 | 第18页 |
1.5 吉他霉素生物合成不同组分的定向调控 | 第18-19页 |
1.5.1 菌种诱变和选育 | 第18-19页 |
1.5.2 氨基酸的调节作用 | 第19页 |
1.5.3 丁酸盐和正丁醇的调节作用 | 第19页 |
1.6 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3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3页 |
2.1.1 实验菌种 | 第20页 |
2.1.2 培养基配方 | 第20-21页 |
2.1.3 实验原材料及试剂 | 第21-22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3页 |
2.2.1 摇瓶发酵培养 | 第23页 |
2.2.2 发酵罐发酵培养 | 第23页 |
2.3 发酵过程各参数测定方法 | 第23-33页 |
2.3.1 发酵液中菌浓的测定 | 第23页 |
2.3.2 发酵液中总糖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2.3.3 发酵液中葡萄糖含量测定 | 第24页 |
2.3.4 发酵液中氨基氮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2.3.5 发酵液中铵离子的测定 | 第25-26页 |
2.3.6 发酵液中残油的测定 | 第26页 |
2.3.7 发酵液中甘油的测定 | 第26页 |
2.3.8 发酵液脂肪酶活力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9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27-28页 |
2.3.10 吉他霉素生物效价的测定 | 第28-29页 |
2.3.11 吉他霉素组分分析 | 第29-30页 |
2.3.12 发酵液中有机酸含量测定 | 第30-32页 |
2.3.13 发酵液残油中脂肪酸组分测定 | 第32-33页 |
第3章 种龄和接种量对吉他霉素发酵的影响 | 第33-42页 |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3.1.1 菌种 | 第33页 |
3.1.2 培养基 | 第33页 |
3.1.3 培养方法 | 第33页 |
3.1.4 实验过程参数测定方法 | 第33页 |
3.2 摇床上种龄的优化 | 第33-37页 |
3.2.1 种龄对北里链霉菌种子液各培养参数的影响 | 第34-36页 |
3.2.2 不同种龄对吉他霉素摇床发酵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3 实验小结 | 第37页 |
3.3 罐上二级种子液种龄的确定 | 第37-40页 |
3.3.1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3.3.2 实验小结 | 第40页 |
3.4 罐上接种量的确定 | 第40-41页 |
3.4.1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3.4.2 实验小结 | 第41页 |
3.5 本章实验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发酵培养基中碳源优化 | 第42-53页 |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4.1.1 菌种 | 第42页 |
4.1.2 培养基 | 第42页 |
4.1.3 培养方法 | 第42-43页 |
4.1.4 实验过程参数测定方法 | 第43页 |
4.2 葡萄糖浓度的优化 | 第43-44页 |
4.3 甘油替代豆油 | 第44-45页 |
4.4 甘油的添加 | 第45-52页 |
4.4.1 甘油添加浓度的确定 | 第45-46页 |
4.4.2 甘油添加时间的确定 | 第46-47页 |
4.4.3 摇床发酵过程 | 第47-52页 |
4.4.4 实验小结 | 第52页 |
4.5 本章实验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发酵培养基中氮源优化 | 第53-68页 |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3页 |
5.1.1 菌种 | 第53页 |
5.1.2 培养基 | 第53页 |
5.1.3 培养方法 | 第53页 |
5.1.4 实验过程参数分析方法 | 第53页 |
5.2 黄豆饼粉对吉他霉素发酵的影响 | 第53-55页 |
5.3 丝素粉优化 | 第55-67页 |
5.3.1 不同来源的丝素粉对吉他霉素发酵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2 玉米浆、酵母膏替代丝素粉 | 第56-61页 |
5.3.3 铵离子替代丝素粉 | 第61-67页 |
5.4 本章实验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表面活性剂对吉他霉素发酵的影响 | 第68-81页 |
6.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8-69页 |
6.1.1 菌种 | 第68页 |
6.1.2 培养基 | 第68页 |
6.1.3 培养方法 | 第68-69页 |
6.1.4 实验过程参数分析方法 | 第69页 |
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9-79页 |
6.2.1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吉他霉素发酵效价的影响 | 第69页 |
6.2.2 不同时间添加SDS对吉他霉素发酵效价及组分的影响 | 第69-70页 |
6.2.3 0h添加0.5 g/L SDS摇床发酵过程研究 | 第70-76页 |
6.2.4 0h添加0.5 g/L SDS罐上发酵过程研究 | 第76-79页 |
6.3 本章实验小结 | 第79-81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7.1 结论 | 第81-82页 |
7.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