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调味品的生产论文--常用调味品论文

传统豆酱发酵过程分析与控制发酵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豆酱的起源和历史第12页
   ·我国古代制酱技术第12-14页
   ·豆酱中的微生物以及生化反应第14-18页
   ·豆酱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第18-20页
   ·豆酱的风味第20-22页
   ·国内豆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2-24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4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豆酱自然发酵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第26-33页
   ·引言第26页
   ·材料和方法第26-28页
     ·试验材料第26页
     ·试剂第26-27页
     ·仪器与设备第27页
     ·水分含量的测定第27页
     ·pH 和总酸的测定第27页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第27页
     ·氨基态氮的测定第27页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第27-28页
   ·结果与讨论第28-31页
     ·豆酱自然发酵过程中pH 和总酸的变化第28页
     ·豆酱自然发酵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第28-29页
     ·豆酱自然发酵过程中氨态氮的变化第29页
     ·豆酱自然发酵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第29-31页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豆酱自然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第33-45页
   ·引言第33页
   ·材料和方法第33-34页
     ·试验材料第33页
     ·试剂第33页
     ·仪器与设备第33页
     ·SDE 法提取豆酱风味物质第33-34页
     ·HS-SPME 和煮沸-HS-SPME 法提取豆酱风味物质第34页
     ·气质联用(GC-MS)分析条件第34页
     ·GC-O 分析方法第34页
     ·质谱分析第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4页
     ·GC-MS 各化合物保留指数的计算第34-35页
     ·豆酱中风味物质提取分析方法的比较第35-38页
     ·豆酱发酵过程中SPME-GC-MS 分析结果第38-40页
     ·传统豆酱风味物质嗅闻分析第40-44页
   ·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豆酱自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动态分析及关键微生物的分离第45-57页
   ·引言第45页
   ·材料和方法第45-48页
     ·试验材料第45页
     ·试剂与培养基第45-46页
     ·仪器设备第46页
     ·细菌基因组的提取第46页
     ·酵母基因组的提取第46页
     ·DGGE 分析用核酸的制备第46-47页
     ·DGGE 分析第47-48页
     ·DGGE 条带分析第48页
     ·样品微生物学分析第48页
     ·菌种筛选第48页
   ·结果与讨论第48-56页
     ·细菌165 rDNA V3 区、酵母265 rDNA D1D2 区扩增结果第48页
     ·细菌165 和酵母菌265 rDNA 的DGGE 分析结果第48-49页
     ·DGGE 条带的序列分析第49-50页
     ·DGGE 条带的菌种鉴定第50-52页
     ·自然发酵豆酱样品的微生物学分析第52-53页
     ·自然发酵豆酱中关键微生物的筛选第53-56页
   ·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食盐含量和温度变化对豆酱发酵过程的影响第57-69页
   ·引言第57页
   ·材料和方法第57-58页
     ·材料和试剂第57-58页
     ·仪器与设备第58页
     ·不同含盐量酱醅的制作第58页
     ·pH 和总酸的测定第58页
     ·氨态氮含量的测定第58页
     ·游离氨基酸的测定第58页
     ·关键风味化合物的测定第58页
     ·乳酸菌、酵母菌数量的测定第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7页
     ·不同食盐含量对豆酱发酵过程的影响第58-60页
     ·不同温度对豆酱发酵过程的影响第60-62页
     ·不同的变温方式对豆酱发酵过程的影响第62-67页
   ·小结第67-69页
第六章 人工接种乳酸菌、酵母菌改善豆酱风味的研究第69-84页
   ·引言第69页
   ·材料和方法第69-71页
     ·试验原料第69-70页
     ·仪器与设备第70页
     ·乳酸菌、酵母菌菌体的获得第70页
     ·水分、盐含量的测定第70页
     ·pH 和总酸的测定第70页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第70页
     ·氨态氮含量的测定第70页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第70页
     ·关键风味化合物的测定第70页
     ·乳酸菌、酵母菌数量的测定第70页
     ·豆酱样品的感官评定第70页
     ·豆酱控制发酵工艺的优化第70-71页
   ·结果与讨论第71-82页
     ·添加不同乳酸菌与鲁氏酵母对豆酱发酵过程的影响第71-77页
     ·豆酱控制发酵工艺的优化第77-81页
     ·人工接种控制发酵豆酱和自然发酵产品的比较第81-82页
   ·小结第82-84页
结论与展望第84-87页
论文创新点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101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01-102页
附录第102-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冻干—真空微波串联联合干燥苹果的保质和节能工艺及模型研究
下一篇:大豆脂氧酶催化过程的关键性问题研究及其产品的合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