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类“一p就q”复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5页 |
1.1 选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第二章 “一P就Q”复句的语法意义 | 第15-25页 |
2.1 “一P就Q”复句的条件关系 | 第15-17页 |
2.2 “一P就Q”复句的连贯关系 | 第17-18页 |
2.3 “一P就Q”复句的因果关系 | 第18-20页 |
2.4 “一P就Q”复句三关系的语法比较 | 第20-22页 |
2.4.1 与条件关系比较 | 第20-21页 |
2.4.2 与连贯关系的比较 | 第21-22页 |
2.5 “一P就Q”复句的时间关联特征 | 第22-25页 |
第三章 因果类“一P就Q”复句的语法分析 | 第25-32页 |
3.1 因果类“一P就Q”复句的句法分析 | 第25-26页 |
3.2 因果类“一P就Q”复句语义分析 | 第26-29页 |
3.3 因果类“一P就Q”复句的语用分析 | 第29-30页 |
3.4 因果类“一P就Q”复句的认知角度分析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因果类“一P就Q”复句与相关句式的对比 | 第32-42页 |
4.1 与典型的因果复句对比 | 第33-35页 |
4.1.1 与“因为p所以q”的对比 | 第33-34页 |
4.1.2 与“既然p就q”的对比 | 第34-35页 |
4.2 与句法结构相同的其它句式对比 | 第35-38页 |
4.2.1 与“一p立即/立刻q”对比 | 第35-36页 |
4.2.2 与“一p便q”对比 | 第36页 |
4.2.3 与“刚p就q”对比 | 第36-38页 |
4.3 与前加特定词句式对比 | 第38-39页 |
4.4 与外语中同义句式简要比较 | 第39-42页 |
4.4.1 与英语同义句式比较 | 第39-41页 |
4.4.2 与日语同义句式比较 | 第41-42页 |
第五章 因果类“一P就Q”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偏误 | 第42-49页 |
5.1 遗漏偏误 | 第42-44页 |
5.2 误加偏误 | 第44-45页 |
5.3 误代偏误 | 第45-46页 |
5.4 错序偏误 | 第46-47页 |
5.5 偏误启示 | 第47-49页 |
第六章 因果类复句“一P就Q”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 第49-58页 |
6.1 因果类“一P就Q”复句的教学现状 | 第49-52页 |
6.2 因果类“一P就Q”复句的课堂教学技巧 | 第52-56页 |
6.2.1 展示语法点 | 第52-54页 |
6.2.2 解释语法点与练习语法点 | 第54-55页 |
6.2.3 归纳语法点 | 第55-56页 |
6.3 因果义复句“一P就Q”的教学启示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