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留学生习得“的”字短语的偏误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0-14页
    1.1 文献综述第10-12页
    1.2 选题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语料来源第13-14页
2 “的”字短语的本体考察第14-24页
    2.1 “的”字短语的结构成分和类型第14-19页
        2.1.1 “的”字短语的构成第14页
        2.1.2 “的”字短语的构成方式第14-17页
        2.1.3 “……什么的”结构第17-19页
    2.2 “的”字短语的语义特征第19-21页
        2.2.1 指称规则第19-21页
        2.2.2 独立性第21页
    2.3 “的”字短语的句法功能第21-24页
        2.3.1 充当主语和宾语第21-22页
        2.3.2 充当谓语和定语第22-24页
3 基于语料库的“的”字短语习得偏误分析第24-32页
    3.1 基于北语语料库的习得情况考察第24-25页
        3.1.1 语料来源第24页
        3.1.2 考察结果第24-25页
    3.2 留学生习得“的”字短语的偏误类型第25-28页
        3.2.1 遗漏第25-26页
        3.2.2 误加第26-27页
        3.2.3 误用第27页
        3.2.4 误代第27-28页
    3.3 偏误产生的原因第28-32页
        3.3.1 母语负迁移第28-29页
        3.3.2 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第29页
        3.3.3 学习环境的影响第29-30页
        3.3.4 文化背景下的差异第30-32页
4 “的”字短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对策第32-37页
    4.1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的”字短语调查第32-33页
    4.2 “的”字短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建议第33-37页
        4.2.1 教材的编写第33-34页
        4.2.2 课堂的教学第34-35页
        4.2.3 练习的设计第35页
        4.2.4 对学习者的建议第35-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0页
附录第40-42页
致谢第42-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蒙古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对蒙古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下一篇:因果类“一p就q”复句及其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