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选题原因和意义 | 第7-8页 |
1.2“是……的”句的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1.2.1“是……的”句的本体研究 | 第8-10页 |
1.2.2“是……的”句的偏误研究 | 第10-11页 |
1.2.3 小结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和范围 | 第11-13页 |
1.4 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理论 | 第13-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是……的”句分析 | 第15-20页 |
2.1 对“是……的”句(Ⅰ)的分析 | 第15-17页 |
2.2 对“是……的”句(Ⅱ)的分析 | 第17-19页 |
2.3 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是……的”句的偏误分析 | 第20-32页 |
3.1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是……的”句式的偏误情况考察 | 第20-22页 |
3.1.1 考察的目的及方法 | 第20页 |
3.1.2 留学生对此句型的偏误情况 | 第20-22页 |
3.2“是……的”句的偏误类型 | 第22-32页 |
3.2.1“是……的”句(Ⅰ)的偏误类型 | 第23-28页 |
3.2.2“是……的”句(Ⅱ)的偏误类型 | 第28-32页 |
第4章“是……的”句的偏误原因分析 | 第32-39页 |
4.1 本体研究上的不足 | 第32页 |
4.2 母语负迁移 | 第32-33页 |
4.3 目的语知识泛化 | 第33-34页 |
4.4 学生因素 | 第34-36页 |
4.4.1 语用知识匮乏 | 第34-35页 |
4.4.2 交际策略 | 第35-36页 |
4.5 教师因素 | 第36-37页 |
4.6 教材因素 | 第37-39页 |
第5章 关于“是……的”句的教学建议 | 第39-44页 |
5.1 加强本体研究 | 第39页 |
5.2 对学生的建议 | 第39-40页 |
5.3 对教师的建议 | 第40-42页 |
5.3.1 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 第40-41页 |
5.3.2 合理安排课程进度 | 第41页 |
5.3.3 对比相关语法点 | 第41-42页 |
5.3.4 加强语感教学 | 第42页 |
5.4 对教材的建议 | 第42-44页 |
5.4.1 螺旋式安排语法点 | 第42-43页 |
5.4.2 加强“是……的”的讲解说明 | 第43-44页 |
第6章 结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