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 第10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汉语本体理论研究方面 | 第10-12页 |
二、语言对比方面 | 第12页 |
三、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面 | 第12-14页 |
第三节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 第14-15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14页 |
二、调查方法 | 第14-15页 |
第四节 研究范围 | 第15-20页 |
一、辞书中副词“就”的义项分类 | 第15-16页 |
二、大纲中副词“就”的考察范围 | 第16-17页 |
三、本研究中副词“就”的考察范围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泰国学生对副词“就”掌握情况的考察与分析 | 第20-31页 |
第一节 副词“就”考察结果的统计 | 第20-27页 |
一、副词“就”五个基本义项的考察结果 | 第20-25页 |
二、与副词“就”相关句式的考察结果 | 第25-27页 |
第二节 泰国学生对副词“就”掌握情况的分析 | 第27-29页 |
一、副词“就”五个基本义项掌握情况的分析 | 第27-28页 |
二、与副词“就”有关的句式掌握情况的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节 测试卷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 第29-31页 |
一、各义项内部错误各有特点 | 第29-30页 |
二、句式之间容易混淆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汉语教程》中副词“就”的统计与分析 | 第31-38页 |
第一节 教材中关于副词“就”知识点的统计与分析 | 第32-35页 |
第二节 教材中与副词“就”相关句式知识点的统计与分析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测试问卷和教材反应的问题 | 第36-38页 |
一、教材释义,详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 第37页 |
二、教材释义不详,学生掌握情况一般 | 第37页 |
三、教材无释义,学生掌握情况欠佳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初级阶段对泰汉语教学中副词“就”的教学设计 | 第38-49页 |
第一节 教学设计前分析 | 第38-39页 |
一、学习需求分析 | 第38页 |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 第38-39页 |
三、教学内容分析 | 第39页 |
第二节 初级阶段对泰汉语教学中副词“就”的教学设计 | 第39-46页 |
一、教学原则设定 | 第40-41页 |
二、教学目标设定 | 第41-42页 |
三、教学内容和顺序的安排 | 第42-43页 |
四、教学方法的选用 | 第43-46页 |
第三节 副词“就”的练习设计 | 第46-49页 |
一、机械练习 | 第46-47页 |
二、有意义练习 | 第47-48页 |
三、交际练习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9-50页 |
附录一:副词“就_(2、)就_5”的教学教案 | 第50-55页 |
附录二:测试卷一 | 第55-57页 |
附录三:测试卷二 | 第57-59页 |
附录四:测试卷三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