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侗族作家作品中的“母性文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方法及意义 | 第9页 |
三、相关概念的梳理 | 第9-11页 |
(一)侗族文化中的“母性文化” | 第9页 |
(二)萨神 | 第9-10页 |
(三)鼓楼 | 第10页 |
(四)风雨桥 | 第10-11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第一章 侗族作家文学与“母性文化” | 第15-20页 |
第一节 侗族文化中的“母性”情结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侗族作家主体意识中“母性”意识的体现 | 第16-20页 |
第二章 侗族作家作品中“母性文化”的表现 | 第20-37页 |
第一节 侗族文学作品中“母性文化”的表征符号 | 第20-26页 |
一、鼓楼坪上:歌也混沌,舞也混沌 | 第20-23页 |
二、风雨桥上:人也兴旺,寨也安宁 | 第23-25页 |
三、月亮之下:景也温馨,心也宁静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侗族文学作品中民俗事象的“母性文化” | 第26-28页 |
第三节 侗族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母性文化” | 第28-37页 |
一、由内而外的灵性美 | 第29-31页 |
二、于温婉中呈现刚烈 | 第31-34页 |
三、阳刚中的阴柔美 | 第34-37页 |
第三章 侗民族文化与文学创作再探讨 | 第37-42页 |
第一节 传承与摒弃并行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再挖掘,探寻文学发展新路子 | 第39-42页 |
一、现代视野下的侗族“母性文化” | 第39-40页 |
二、于地域文化中塑造民族性格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