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7-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1.AB/BA 异序词研究综述 | 第8-9页 |
2.AB/BA 异序词教学法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三)研究的设想和不足 | 第10页 |
(四)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一、AB/BA 异序词起源 | 第12-16页 |
(一) 汉语 AB/BA 异序词起源 | 第12-13页 |
(二)韩语 AB/BA 异序词起源 | 第13-16页 |
1.汉语起源 | 第13-14页 |
2.日语起源 | 第14页 |
3.韩语起源 | 第14-16页 |
二、汉、韩 AB/BA 异序词形式关系 | 第16-20页 |
(一)2:2 对应关系 | 第16-18页 |
(二)2:1 对应关系 | 第18-19页 |
(三)2:0 对应关系 | 第19-20页 |
三、汉、韩 AB/BA 异序词意义分析 | 第20-30页 |
(一)AB/BA 异序,词义相同 | 第20-22页 |
(二)AB/BA 异序,词义相近 | 第22-28页 |
(三)AB/BA 异序,词义不同,但有联系 | 第28-29页 |
(四)AB/BA 异序,词义无联系 | 第29-30页 |
四、汉、韩 AB/BA 异序词教学策略 | 第30-35页 |
(一)从词义方面提出的教学策略 | 第30-32页 |
1.对词义相近的汉、韩 AB/BA 异序词提出的教学建议 | 第30-31页 |
2.对词义相同的汉、韩 AB/BA 异序词提出的教学建议 | 第31-32页 |
(二)从教学法方面提出的教学策略 | 第32-35页 |
1.“语素教学法”与“记忆策略” | 第33-34页 |
2.“语素教学法”与“认知策略” | 第34页 |
3.“语素教学法”与“补偿策略”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1页 |
后记 | 第41-42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