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酿造工业论文--酿酒工业论文--酿酒微生物论文

低甲醇高总酯酿酒酵母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1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酒中甲醇概述第13-15页
        1.2.1 甲醇的危害第13页
        1.2.2 酒中甲醇的标准第13-14页
        1.2.3 酒中甲醇的来源及消除方法第14-15页
    1.3 酒中甲醇测定方法第15-18页
        1.3.1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16页
        1.3.2 固定化酶-流动注射分析法第16页
        1.3.3 酶电极法第16页
        1.3.4 激光拉曼光谱法第16-17页
        1.3.5 Fourier 变换红外光谱法第17页
        1.3.6 折射法第17页
        1.3.7 气相色谱法第17-18页
        1.3.8 顶空进样 GC 法第18页
    1.4 酒中总酯概述第18-21页
        1.4.1 浓香型白酒第19页
        1.4.2 酱香型白酒第19-20页
        1.4.3 清香型白酒第20页
        1.4.4 米香型白酒第20页
        1.4.5 凤香型白酒第20-21页
    1.5 酒中总酯测定方法第21-24页
        1.5.1 回流皂化法第21-22页
        1.5.2 静置法第22-23页
        1.5.3 电位滴定法第23页
        1.5.4 色谱法第23-24页
    1.6 菌种的选育第24-29页
        1.6.1 自然选育第24页
        1.6.2 诱变选育第24页
        1.6.3 基因工程第24-25页
        1.6.4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第25-29页
    1.7 选择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的依据第29-31页
第二章 出发菌株的性能测定第31-40页
    2.1 引言第31页
    2.2 实验材料第31-32页
        2.2.1 菌种与材料第31页
        2.2.2 主要试剂第31-32页
        2.2.3 主要仪器设备第32页
        2.2.4 培养基第32页
    2.3 实验方法第32-34页
        2.3.1 酯香酵母的分离纯化第32页
        2.3.2 甲醇、总酯含量的测定第32-34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4-38页
        2.4.1 酯香酵母分离纯化结果第34-35页
        2.4.2 出发菌株相对甲醇含量测定结果第35-37页
        2.4.3 出发菌株总酯含量测定结果第37-38页
        2.4.4 出发菌株发酵结果第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低甲醇高总酯酵母第40-51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实验材料第40-42页
        3.2.1 菌种第40页
        3.2.2 主要试剂第40-41页
        3.2.3 主要溶液第41页
        3.2.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41-42页
    3.3 实验方法第42-44页
        3.3.1 单倍体的制备与确认第42-43页
        3.3.2 双亲单倍体原生质体的制备第43页
        3.3.3 双亲单倍体原生质体致死率的测定第43-44页
        3.3.4 单倍体灭活的原生质体融合第44页
        3.3.5 融合菌株的性质测定第44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4-50页
        3.4.1 出发菌株子囊孢子的观察第44-45页
        3.4.2 培养时间对子囊孢子形成率的影响第45-46页
        3.4.3 蜗牛酶作用时间对子囊孢子释放率的影响第46-47页
        3.4.4 单倍体的确认第47页
        3.4.5 单倍体原生质体的确认第47页
        3.4.6 双亲单倍体原生质体致死率的测定结果第47-48页
        3.4.7 融合子的初筛第48页
        3.4.8 融合子的复筛第48-49页
        3.4.9 融合子传代稳定性的研究第49-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融合菌株 PF1 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第51-69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实验材料第51-52页
        4.2.1 菌种第51页
        4.2.2 主要试剂第51-52页
        4.2.3 主要溶液第52页
        4.2.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52页
    4.3 实验方法第52-53页
        4.3.1 发酵工艺条件的优化第52-53页
        4.3.2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第53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3-68页
        4.4.1 发酵时间的优化第53-54页
        4.4.2 发酵温度的优化第54-55页
        4.4.3 发酵糖度的优化第55-56页
        4.4.4 发酵 pH 值的优化第56-57页
        4.4.5 接种量的优化第57-58页
        4.4.6 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最优发酵条件第58-68页
    4.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PF1 制备酒曲在酿酒中的应用第69-80页
    5.1 引言第69页
    5.2 实验材料第69-71页
        5.2.1 菌种及材料第69页
        5.2.2 主要试剂第69-70页
        5.2.3 主要溶液第70页
        5.2.4 主要仪器及设备第70-71页
    5.3 实验方法第71-74页
        5.3.1 麸曲的制备第71-72页
        5.3.2 糖化酶的酶活测定第72-73页
        5.3.3 新型酒曲的制作第73页
        5.3.4 PF1 酒曲半固态大米酿酒结果测定第73-74页
        5.3.5 PF1 酒曲用于不同谷物的酿酒第74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74-78页
        5.4.1 麸曲制备结果第74-75页
        5.4.2 糖化酶活力测定结果第75-76页
        5.4.3 PF1 酒曲酶活分析第76页
        5.4.4 PF1 酒曲半固态大米酿酒结果第76-77页
        5.4.5 PF1 酒曲用于不同谷物的酿酒结果第77-78页
    5.5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7-88页
致谢第88-89页
附件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鳀鱼调味品及抗氧化肽的研究与制备
下一篇:外源氨基酸对普洱茶发酵过程及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