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 前言 | 第12-22页 |
·立题背景 | 第12页 |
·乳酸菌细菌素的综述 | 第12-20页 |
·细菌素的定义及分类 | 第12-14页 |
·细菌素的生物合成及分泌 | 第14-15页 |
·细菌素的抑菌机理 | 第15-16页 |
·乳酸菌产细菌素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细菌素的纯化技术 | 第17-18页 |
·细菌素的应用 | 第18-19页 |
·细菌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页 |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高产细菌素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20-21页 |
·产细菌素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21页 |
·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及分子量估测 | 第21页 |
·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21页 |
·课题来源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菌种 | 第22页 |
·培养基 | 第22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22页 |
·主要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32页 |
·高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 第23-24页 |
·乳酸乳球菌产细菌素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24-27页 |
·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及分子量估测 | 第27-30页 |
·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 | 第30-31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56页 |
·高产细菌素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32-34页 |
·高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 | 第32-33页 |
·菌株KLDS 4.0325的鉴定 | 第33-34页 |
·乳酸乳球菌产细菌素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4-48页 |
·菌株KLDS 4.0325的生长曲线 | 第34-35页 |
·效价标准曲线 | 第35页 |
·乳酸乳球菌KLDS 4.0325产细菌素培养基组分的优化 | 第35-45页 |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45-48页 |
·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及分子量估测 | 第48-51页 |
·硫酸铵饱和溶液粗提细菌素 | 第48页 |
·阳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细菌素 | 第48-49页 |
·细菌素的分离纯化结果 | 第49-50页 |
·细菌素分子量测定 | 第50-51页 |
·细菌素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51-56页 |
·细菌素对温度的敏感性 | 第51-52页 |
·细菌素对pH的敏感性 | 第52页 |
·细菌素对酶的敏感性 | 第52-53页 |
·无细胞发酵上清液对指示菌的作用方式 | 第53-55页 |
·细菌素的抑菌谱 | 第55-56页 |
4 讨论 | 第56-60页 |
·高产细菌素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56页 |
·抑菌方法的选择 | 第56页 |
·抑菌活性物质的鉴定 | 第56页 |
·乳酸乳球菌产细菌素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56-57页 |
·发酵培养基组分的优化 | 第56-57页 |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57页 |
·乳酸乳球菌产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及分子量估测 | 第57-58页 |
·细菌素的分离纯化 | 第57-58页 |
·细菌素的分子量估测 | 第58页 |
·细菌素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58-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