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 | 第1-6页 |
目录 | 第6-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本体研究 | 第12-13页 |
·应用研究 | 第13页 |
·不足之处 | 第13页 |
·本文对频度副词的界定及本文的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 | 第13-17页 |
·对频度副词的界定 | 第13-14页 |
·研究范围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创新点 | 第17页 |
·语料来源 | 第17-18页 |
2 留学生高频副词的习得考察及分析 | 第18-37页 |
·高频副词三个平面的比较分析 | 第18-26页 |
·“总是”、“老是”的句法功能分析 | 第18-21页 |
·“总是”、“老是”的语义特征分析 | 第21-23页 |
·“总是”、“老是”的语用功能分析 | 第23-25页 |
·“总是”、“老是”的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留学生高频副词的习得状况分析 | 第26-29页 |
·留学生高频副词的基本使用情况 | 第26-27页 |
·留学生不同阶段高频副词的习得状况分析 | 第27-29页 |
·留学生习得高频副词的偏误分析 | 第29-36页 |
·“总是”的偏误类型 | 第29-34页 |
·“老是”的偏误类型 | 第34-35页 |
·“总是”、“老是”的偏误统计分析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3 留学生中频副词的习得考察及分析 | 第37-58页 |
·中频副词三个平面的比较分析 | 第37-45页 |
·中频副词的句法功能分析 | 第37-41页 |
·中频副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 第41-42页 |
·中频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 | 第42-43页 |
·中频副词的比较分析 | 第43-45页 |
·留学生中频副词的习得状况分析 | 第45-47页 |
·留学生中频副词的基本使用情况 | 第45-46页 |
·留学生不同阶段中频副词的习得状况分析 | 第46-47页 |
·留学生习得中频副词的偏误分析 | 第47-57页 |
·“常”的偏误类型 | 第47-49页 |
·“常常”的偏误类型 | 第49-51页 |
·“经常”的偏误类型 | 第51-54页 |
·“时常”的偏误类型 | 第54-55页 |
·“通常”的偏误类型 | 第55-56页 |
·中频副词的偏误统计分析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4 留学生低频副词的习得考察及分析 | 第58-69页 |
·低频副词三个平面的比较分析 | 第58-63页 |
·低频副词的句法功能分析 | 第58-60页 |
·低频副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 第60-61页 |
·低频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 | 第61-62页 |
·“偶尔”、“有时”的比较分析 | 第62-63页 |
·留学生低频副词的习得状况分析 | 第63-64页 |
·留学生低频副词的基本使用情况 | 第63页 |
·留学生不同阶段低频副词的习得状况分析 | 第63-64页 |
·留学生习得低频副词的偏误分析 | 第64-68页 |
·“偶尔”的偏误类型 | 第64-66页 |
·“有时”的偏误类型 | 第66-67页 |
·低频副词的偏误统计分析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5 留学生习得频度副词的偏误原因及教学对策 | 第69-80页 |
·留学生习得频度副词的偏误原因 | 第69-73页 |
·频度副词本身的复杂性 | 第69页 |
·留学生母语的负迁移 | 第69-70页 |
·目的语负迁移 | 第70-71页 |
·学习环境的影响 | 第71-73页 |
·频度副词的教学策略探讨 | 第73-77页 |
·依据三个平面的频度副词教学法探讨 | 第73-74页 |
·类聚法 | 第74-75页 |
·近义辨析法 | 第75页 |
·汉外对比法 | 第75-76页 |
·情景法 | 第76-77页 |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 第77-78页 |
·对教师的建议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0页 |
6 结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后记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