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黄秋葵籽油脂及蛋白质酶解肽的制备和性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致谢第8-1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9页
   ·黄秋葵籽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黄秋葵籽的成分研究第15-16页
     ·黄秋葵蛋白第16页
     ·黄秋葵油脂第16-17页
   ·油脂微胶囊化第17-20页
     ·制备微胶囊的意义第18页
     ·微胶囊制备研究现状第18-20页
   ·抗氧化肽第20-27页
     ·抗氧化多肽的制备第21-23页
     ·多肽抗氧化的机理及常用检测方法第23-24页
     ·多肽的纯化第24-26页
     ·抗氧化多肽的应用前景第26-27页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第27-29页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第27页
     ·研究内容第27-29页
第二章 不同方法提取的黄秋葵籽油的组分、性状及其抗氧化性研究第29-38页
   ·实验材料第29页
   ·实验方法第29-32页
     ·黄秋葵油脂不同方法的提取第29-30页
     ·不同提取方法油脂的理化性质测定第30-31页
     ·脂肪酸组分的测定第31-32页
     ·油脂抗氧化性的比较第32页
   ·结果与分析第32-37页
     ·不同方法提取的黄秋葵籽油成分分析第32-34页
     ·不同提取方法油脂理化性质第34页
     ·不同提取方法油脂抗氧化性比较第34-35页
     ·不同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对油脂 DPPH 清除率的影响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黄秋葵油脂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质研究第38-53页
   ·材料第38-39页
     ·实验原料和主要试剂第38-39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9页
   ·实验方法第39-41页
     ·黄秋葵油脂微胶囊的制备第39页
     ·微胶囊黄秋葵籽油的包埋率第39-40页
     ·工艺流程第40页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第40-41页
     ·微胶囊理化性质分析第41页
   ·结果与分析第41-52页
     ·单因素试验及其结果分析第41-44页
     ·模型的建立与检验第44-46页
     ·真空冷冻干燥黄秋葵籽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响应曲面分析与优化第46-50页
     ·微胶囊理化性质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黄秋葵籽粕分离蛋白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第53-63页
   ·材料与仪器第53页
   ·仪器与设备第53-54页
   ·实验方法第54-57页
     ·黄秋葵饼粕常规成分测定第54页
     ·黄秋葵分离蛋白的制备第54页
     ·黄秋葵蛋白质组分的测定第54页
     ·蛋白质氨基酸的测定第54-55页
     ·氨基酸营养分析第55页
     ·蛋白质功能性质测定第55-57页
   ·结果与讨论第57-62页
     ·黄秋葵粕基本成分测定第57页
     ·黄秋葵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第57-58页
     ·黄秋葵分离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营养特性第58-59页
     ·蛋白质功能性质第59-61页
     ·蛋白质 SDS-PAGE 电泳第61-62页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黄秋葵蛋白不同酶解物的性质和抗氧化性第63-73页
   ·材料与仪器第63-64页
     ·材料与试剂第63页
     ·仪器与设备第63-64页
   ·实验方法第64-66页
     ·分离蛋白的制备第64页
     ·酶解过程第64页
     ·水解度测定方法第64-65页
     ·乳化性性第65页
     ·超滤分离不同片段的多肽第65页
     ·酶解产物抗氧化性的测定第65-66页
   ·结果分析第66-72页
     ·时间对不同蛋白酶酶解的影响第66-67页
     ·不同的加酶量对酶解度的影响第67页
     ·乳化特性第67-68页
     ·不同酶自由基清除活性第68-69页
     ·亚铁离子螯合作用第69-71页
     ·还原性测定第71-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结论第73-74页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肠炎沙门氏菌rpoS基因缺陷株的构建及其特性研究
下一篇:五种食用菌不同提取物的免疫活性比较及理化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