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19页 |
1.1 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 拉曼光谱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1.3 山西老陈醋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老陈醋醋泥中总黄酮的提取方法研究 | 第19-35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19-20页 |
2.1.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19-20页 |
2.1.2 实验设备 | 第20页 |
2.1.3 相关溶液 | 第20页 |
2.2 实验步骤 | 第20-23页 |
2.2.1 老陈醋醋泥中总黄酮的粗提取 | 第20-21页 |
2.2.2 NaNO_2-Al(NO_3)_3-NaOH体系比色法测定醋泥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 | 第21页 |
2.2.3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1页 |
2.2.4 稳定性实验 | 第21页 |
2.2.5 重复性实验 | 第21页 |
2.2.6 精密度实验 | 第21页 |
2.2.7 加标回收率实验 | 第21页 |
2.2.8 乙醇浓度的优化 | 第21-22页 |
2.2.9 超声温度的优化 | 第22页 |
2.2.10 超声时间的优化 | 第22页 |
2.2.11 超声功率的优化 | 第22页 |
2.2.12 料液比的优化 | 第22-23页 |
2.2.13 超声辅助提取老陈醋中总黄酮的响应面试验 | 第23页 |
2.3 数据分析 | 第23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23-33页 |
2.4.1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3-24页 |
2.4.2 稳定性试验 | 第24页 |
2.4.3 重复性试验 | 第24页 |
2.4.4 精密度试验 | 第24页 |
2.4.5 加标回收试验 | 第24-25页 |
2.4.6 乙醇浓度的优化 | 第25页 |
2.4.7 超声时间的优化 | 第25-26页 |
2.4.8 超声温度的优化 | 第26-27页 |
2.4.9 料液比的优化 | 第27-28页 |
2.4.10 超声功率的优化 | 第28-29页 |
2.4.11 响应面实验 | 第29-33页 |
2.5 讨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老陈醋醋泥中总黄酮的拉曼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方法评价 | 第35-46页 |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35-37页 |
3.1.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35-36页 |
3.1.2 实验设备 | 第36页 |
3.1.3 相关溶液 | 第36-3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3.2.1 拉曼方法的建立 | 第37页 |
3.2.2 总黄酮拉曼特征峰的选取 | 第37页 |
3.2.3 芦丁标曲的建立 | 第37页 |
3.2.4 积分时间的优化 | 第37页 |
3.2.5 激光功率的优化 | 第37-38页 |
3.2.6 积分次数的优化 | 第38页 |
3.2.7 精密度 | 第38页 |
3.2.8 重现性 | 第38页 |
3.2.9 稳定性 | 第38页 |
3.2.10 加标回收率 | 第38页 |
3.3 数据分析 | 第38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3.4.1 拉曼特征峰的选取 | 第38-39页 |
3.4.2 芦丁标曲的建立 | 第39-40页 |
3.4.3 积分时间的优化 | 第40-41页 |
3.4.4 激光功率的优化 | 第41-42页 |
3.4.5 积分次数的优化 | 第42-43页 |
3.4.6 精密度实验 | 第43页 |
3.4.7 重现性实验 | 第43页 |
3.4.8 稳定性实验 | 第43页 |
3.4.9 加标回收率实验 | 第43-44页 |
3.5 方法比较 | 第44页 |
3.6 讨论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4.1 结论 | 第46页 |
4.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