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习得动量词“次”与“遍”的偏误研究和教学策略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8页
    第一节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一、现代汉语动量词“次”与“遍”的本体研究第11-13页
        二、留学生习得动量词“次”与“遍”的偏误研究第13-14页
    第三节 研究范畴第14-17页
        一、动量词“次”与“遍”在大纲和教材中的分布第14-16页
        二、语料来源第16页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6-17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17-18页
        一、调查问卷法第17页
        二、统计分析法第17页
        三、偏误分析法第17-18页
第一章 动量词“次”与“遍”的本体研究第18-26页
    第一节 动量词“次”与“遍”的释义第18-20页
        一、动量词“次”与“遍”的来源第18-19页
        二、动量词“次”与“遍”在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第19页
        三、动量词“次”与“遍”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解释第19页
        四、动量词“次”与“遍”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201例》中的解释第19-20页
    第二节 动量词“次”与“遍”的对比分析第20-26页
        一、动量词“次”与“遍”的语义对比第20-22页
        二、动量词“次”与“遍”的句法对比第22-24页
        三、动量词“次”与“遍”的语用对比第24-26页
第二章 汉语动量词“次”、“遍”与韩语动量词“(?)”、“(?)”的对比研究第26-35页
    第一节 汉语动量词“次”与“遍”的特征第26-29页
        一、“次”与“遍”分别关注“次数”和“过程”第26页
        二、可以作补语第26-27页
        三、可以作状语第27页
        四、可以作定语第27-28页
        五、可以重叠使用第28-29页
        六、“次/遍”的情感色彩第29页
    第二节 韩语动量词“(?)”与“(?)”的特征第29-32页
        一、“(?)”与“(?)”关注“次数义”和“次序义”第29-30页
        二、可以作状语第30-31页
        三、可与数词搭配第31页
        四、可以重叠使用第31页
        五、“(?)”与“(?)”的语体色彩第31-32页
    第三节 “次”、“遍”与“(?)”、“(?)”的对比分析第32-35页
        一、相同点第32-33页
        二、不同点第33-35页
第三章 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习得动量词“次”与“遍”的情况调查分析第35-46页
    第一节 调查设计第35-36页
        一、调查目的第35页
        二、调查对象第35页
        三、内容设置第35-36页
    第二节 问卷结果分析第36-46页
        一、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习得动量词“次”与“遍”的调查结果分析(选择题第36-37页
        二、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习得动量词“次”与“遍”的调查结果分析(填空题)第37-41页
        三、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习得动量词“次”与“遍”的调查结果分析(判断题)第41-42页
        四、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习得动量词“次”与“遍”的调查结果分析(翻译题)第42-46页
第四章 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习得动量词“次”与“遍”的偏误类型及偏误产生的原因第46-62页
    第一节 偏误率统计第46-49页
    第二节 偏误类型分析第49-58页
        一、误代第49-52页
        二、误加第52-54页
        三、遗漏第54-55页
        四、错序第55-56页
        五、其他偏误第56-58页
    第三节 偏误产生的原因第58-62页
        一、母语负迁移第58-59页
        二、目的语规则泛化第59-60页
        三、韩国留学生的主观因素第60-62页
第五章 韩国留学生习得动量词“次”与“遍”的教学对策第62-71页
    第一节 针对母语负迁移提出的教学策略第62-63页
        一、针对动量词“次”与“遍”误代的教学策略第62页
        二、针对动量词“次”与“遍”遗漏的教学策略第62-63页
        三、针对动量词“次”与“遍”错序的教学策略第63页
    第二节 针对目的语泛化提出的教学策略第63-64页
    第三节 加强课堂练习第64-67页
        一、练习要有针对性第64-65页
        二、练习形式多样化第65-67页
    第四节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第67-69页
        一、对比教学法第67-68页
        二、情境教学法第68-69页
        三、分阶段教学法第69页
    第五节 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第69-71页
        一、学习策略第69-70页
        二、交际策略第70-71页
结语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附录第76-81页
后记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问题研究
下一篇:5W模式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的国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