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纳豆芽孢杆菌调控肠道菌群及免疫调节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2页
缩略词第13-14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25页
    1.1 芽孢杆菌调控肠道菌群的研究第14-15页
        1.1.1 纳豆芽孢杆菌对肠道菌群的调节第14页
        1.1.2 地衣芽孢杆菌对肠道菌群的调节第14页
        1.1.3 枯草芽孢杆菌对肠道菌群的调节第14-15页
    1.2 肠道菌群的研究方法第15-18页
        1.2.1 肠道菌群取样第15页
        1.2.2 肠道菌群检测第15-18页
            1.2.2.1 传统检测方法第15页
            1.2.2.2 现代检测方法第15-18页
    1.3 芽孢杆菌调节肠道菌群的机理第18-19页
        1.3.1 生物耗氧第18-19页
        1.3.2 占位作用第19页
        1.3.3 代谢产生多种消化酶和代谢产物第19页
    1.4 芽孢杆菌的免疫调节研究第19-21页
        1.4.1 纳豆芽孢杆菌的免疫调节作用第20页
        1.4.2 地衣芽孢杆菌的免疫调节作用第20页
        1.4.3 枯草芽孢杆菌的免疫调节作用第20-21页
        1.4.4 其它芽孢杆菌的免疫调节作用第21页
    1.5 纳豆芽孢杆菌发酵产品功能的研究第21-23页
        1.5.1 纳豆的成分第21页
        1.5.2 纳豆的功能第21-22页
        1.5.3 纳豆冻干粉的免疫调节作用第22页
        1.5.4 纳豆菌制剂的免疫调节作用第22-23页
    1.6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第23-25页
        1.6.1 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23页
        1.6.2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1.6.3 本论文的特点和创新之处第24-25页
第二章 纳豆菌制剂和纳豆冻干粉的成分分析比较第25-32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5-26页
        2.1.1 材料与仪器第25-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27页
        2.2.1 纳豆菌制剂制备第26页
        2.2.2 纳豆冻干粉的制备第26页
        2.2.3 活菌数测定第26页
        2.2.4 成分的测定第26-27页
        2.2.5 纳豆菌制剂和纳豆冻干粉保藏试验第27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2.3.1 纳豆菌生长图及纳豆发酵结果第27页
        2.3.2 纳豆产品活菌数第27-28页
        2.3.3 营养成分分析结果第28-29页
        2.3.4 功能成分分析结果第29-30页
        2.3.5 纳豆菌制剂和纳豆冻干粉保藏试验第30-31页
    2.4 结论第31-32页
第三章 纳豆菌制剂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第32-4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2-33页
        3.1.1 试验材料第32页
        3.1.2 实验设备第32-33页
    3.2 试验方法第33-34页
        3.2.1 动物分组及其给药方法第33页
        3.2.2 免疫力增强动物试验第33-34页
            3.2.2.1 免疫器官指数测定第33页
            3.2.2.2 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第33页
            3.2.2.3 小鼠溶血素的测定第33-34页
            3.2.2.4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半体内法)第34页
        3.2.3 血清中IL-2、IL-10、TNF-α、IFN-γ、NO、iNOS的检测第34页
        3.2.4 小鼠生长性能及其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的检测第34页
        3.2.5 数据处理第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3.3.1 BNPr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影响第34-37页
            3.3.1.1 BNPr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第34-35页
            3.3.1.2 BNPr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第35-36页
            3.3.1.3 BNPr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第36页
            3.3.1.4 BNPr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影响第36-37页
        3.3.2 BNPr对小鼠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第37-38页
        3.3.3 BNPr对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第38-39页
    3.4 结论第39-40页
第四章 纳豆冻干粉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第40-50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40-41页
        4.1.1 材料与试剂第40-41页
        4.1.2 仪器与设备第41页
    4.2 方法第41-43页
        4.2.1 动物分组及其给药方法第41页
        4.2.2 免疫力增强动物试验第41-42页
        4.2.3 血清中IL-2、IL-10、TNF-α、IFN-γ、iNOS、NO的检测第42页
        4.2.4 小鼠生长性能及其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白球比(A/G)的检测第42页
        4.2.5 半数溶血值、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计算第42-43页
        4.2.6 数据处理第43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3-48页
        4.3.1 NLP对小鼠免疫调节作用影响第43-45页
            4.3.1.1 NLP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第43页
            4.3.1.2 NL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第43-44页
            4.3.1.3 NLP对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第44页
            4.3.1.4 NLP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影响第44-45页
        4.3.2 NLP对小鼠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影响第45-47页
        4.3.3 NLP对小鼠生长性能的影响第47-48页
    4.4 结论第48页
    4.5 第三、第四章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纳豆菌制剂对小鼠肠道菌群调控作用研究第50-65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0页
        5.1.1 样品采集第50页
        5.1.2 DNA提取第50页
        5.1.3 PCR扩增及纯化第50页
        5.1.4 建库以及Miseq测序第50页
        5.1.5 数据分析第50页
        5.1.6 生物信息分析第50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50-64页
        5.2.1 PCR结果分析第50-51页
        5.2.2 序列信息和多样性指数第51页
        5.2.3 稀释曲线第51-52页
        5.2.4 门水平上的分类情况第52-54页
        5.2.5 属水平上的分类情况第54-55页
        5.2.6 聚类分析第55-61页
            5.2.6.1 基于OTU的聚类分析(97% similarity)第55-57页
            5.2.6.2 基于门水平的聚类分析第57-59页
            5.2.6.3 基于属水平的聚类分析第59-61页
        5.2.7 Unifrac.Weighted分析第61-62页
        5.2.8 纳豆菌及其益生菌、致病菌的变化情况第62-63页
        5.2.9 剂量分析第63-64页
    5.3 结论第64-65页
第六章 纳豆冻干粉对小鼠肠道菌群调控作用研究第65-81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65页
        6.1.1 样品采集第65页
        6.1.2 DNA提取第65页
        6.1.3 PCR扩增及纯化第65页
        6.1.4 建库以及Miseq测序第65页
        6.1.5 数据分析第65页
        6.1.6 生物信息分析第65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65-79页
        6.2.1 PCR结果分析第65页
        6.2.2 序列信息和多样性指数第65-66页
        6.2.3 稀释曲线第66-67页
        6.2.4 门水平上的分类情况第67-68页
        6.2.5 属水平上的分类情况第68-70页
        6.2.6 聚类分析第70-76页
            6.2.6.1 基于OTU的聚类分析(97% similarity)第70-72页
            6.2.6.2 基于门水平的聚类分析第72-74页
            6.2.6.3 基于属水平的聚类分析第74-76页
        6.2.7 Unifrac.Weighted分析第76-77页
        6.2.8 特定菌及其益生菌、致病菌的变化情况第77-79页
        6.2.9 剂量分析第79页
    6.3 结论第79页
    6.4 第五、第六章小结第79-81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1-84页
    7.1 结论第81-83页
        7.1.1 纳豆菌制剂和纳豆冻干粉的成分比较分析第81页
        7.1.2 纳豆菌制剂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第81页
        7.1.3 纳豆冻干粉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第81-82页
        7.1.4 纳豆菌制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第82页
        7.1.5 纳豆冻干粉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第82-83页
    7.2 展望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竹林环境中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
下一篇:拟除虫菊酯对斑马鱼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