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污染生态学论文

拟除虫菊酯对斑马鱼不同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语表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6页
    1.1 农药的环境风险评价第15-16页
    1.2 农药的水生生态风险第16-18页
        1.2.1 农药的水生生态毒理学效应第16-17页
        1.2.2 急性毒性第17页
        1.2.3 亚致死效应第17-18页
    1.3 生物不同发育阶段的毒理学差异第18-19页
        1.3.1 单一生命阶段试验第18-19页
        1.3.2 生物的最敏感阶段第19页
    1.4 斑马鱼及其在毒理学中的应用第19-21页
        1.4.1 斑马鱼简介第19-20页
        1.4.2 斑马鱼的生命阶段第20-21页
    1.5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第21-24页
        1.5.1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简介第21-22页
        1.5.2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手性研究第22-23页
        1.5.3 胺菊酯第23页
        1.5.4 甲氰菊酯第23-24页
    1.6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内容第24-26页
        1.6.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4页
        1.6.2 研究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6-35页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6-27页
        2.1.1 实验材料第26页
        2.1.2 实验设备第26-27页
    2.2 对映体的制备第27页
    2.3 斑马鱼的饲养与胚胎收集第27-28页
    2.4 急性毒性实验第28-29页
        2.4.1 斑马鱼胚胎阶段暴露实验第28页
        2.4.2 斑马鱼卵黄囊阶段暴露实验第28-29页
        2.4.3 斑马鱼幼鱼阶段暴露实验第29页
    2.5 亚急性毒性实验第29-30页
        2.5.1 斑马鱼胚胎阶段暴露实验第29页
        2.5.2 斑马鱼卵黄囊阶段暴露实验第29-30页
        2.5.3 斑马鱼幼鱼阶段暴露实验第30页
    2.6 暴露溶液和斑马鱼体内测试化合物浓度分析第30-32页
        2.6.1 暴露溶液浓度分析第30-31页
        2.6.2 鱼样的提取及净化第31页
        2.6.3 生物富集因子的计算第31-32页
    2.7 总RNA的提取,反转录和实时定量PCR第32-34页
        2.7.1 总RNA提取第32页
        2.7.2 cDNA合成第32-34页
    2.8 统计分析第34-35页
第三章 反式胺菊酯对斑马鱼不同发育阶段的对映体选择性影响第35-54页
    3.1 前言第35-36页
    3.2 手性对映体分离第36-37页
    3.3 水样的定量分析第37页
    3.4 鱼体内测试物的浓度第37-39页
    3.5 急性毒性第39-41页
    3.6 早期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第41-44页
        3.6.1 胚胎阶段第42-43页
        3.6.2 卵黄囊阶段第43-44页
    3.7 内分泌及先天性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第44-50页
        3.7.1 内参基因的选择第44-45页
        3.7.2 Vtg相关基因表达的对映体选择性第45-46页
        3.7.3 CYP相关基因表达的对映体选择性第46-47页
        3.7.4 先天性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对映体选择性第47-50页
    3.8 讨论与小结第50-54页
        3.8.1 讨论第50-53页
        3.8.2 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甲氰菊酯对斑马鱼不同阶段毒性的对映体选择性影响第54-78页
    4.1 前言第54-55页
    4.2 手性对映体分离第55-56页
    4.3 水样的定量分析第56页
    4.4 胚胎/幼鱼体内测试物的浓度第56-59页
    4.5 急性毒性第59-60页
    4.6 早期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第60-63页
        4.6.1 胚胎阶段第61-62页
        4.6.2 卵黄囊阶段第62-63页
    4.7 HPT轴相关基因表达的对映体选择性第63-70页
    4.8 主成分分析结果第70-73页
        4.8.1 胚胎发育阶段第70-71页
        4.8.2 卵黄囊发育阶段第71-72页
        4.8.3 幼鱼发育阶段第72-73页
    4.9 讨论与小结第73-78页
        4.9.1 讨论第73-76页
        4.9.2 小结第76-7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8-81页
    5.1 结论第78-79页
        5.1.1 胺菊酯对不同发育阶段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影响第78页
        5.1.2 胺菊酯对斑马鱼体内富集、内分泌和先天性免疫系统的影响第78-79页
        5.1.3 甲氰菊酯对不同发育阶段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影响第79页
        5.1.4 甲氰菊酯对斑马鱼体内富集和HPT轴相关基因的影响第79页
    5.2 本文的创新点第79-80页
    5.3 不足与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90页
作者简介第90页
    1 作者简历第90页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0页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纳豆芽孢杆菌调控肠道菌群及免疫调节研究
下一篇:流域水质生物毒性监测技术集成和应用研究--以西苕溪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