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字本位”相关理论研究 | 第11-14页 |
二、“字本位”教学实践研究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文献分析法 | 第15页 |
二、对比分析法 | 第15-16页 |
三、数据统计法 | 第16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第六节 研究对象 | 第16-18页 |
第七节 语料来源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字本位”理论指导的字组教学设计理论基础及可行性分析 | 第19-23页 |
第一节 字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及合理性 | 第19-21页 |
一、“字本位”理论指导的字组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二、运用“字本位”理论指导字组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字本位”理论指导字组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字本位”理论指导下的字组教学设计分析 | 第23-30页 |
第一节 学习需求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教学对象 | 第24页 |
第三节 教学原则 | 第24-25页 |
一、以“字”为出发点,形、音、义三位一体 | 第24页 |
二、以核心字带动字组的学习 | 第24页 |
三、分散教学、循序渐进 | 第24-25页 |
第四节 教学目标 | 第25页 |
一、认知领域方面 | 第25页 |
二、技能领域方面 | 第25页 |
三、情感领域方面 | 第25页 |
第五节 教学内容和进度 | 第25-26页 |
第六节 教学步骤 | 第26-28页 |
一、课前预习 | 第26-27页 |
二、课上讲解 | 第27页 |
三、课后复习 | 第27-28页 |
第七节 练习设计 | 第28-30页 |
一、机械练习 | 第28页 |
二、有意义练习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字组测试结果综合分析 | 第30-36页 |
第一节 字组测试形式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字组测试维度 | 第31页 |
第三节 字组测试结果 | 第31-36页 |
一、字组类型维度测试结果 | 第31-32页 |
二、语义透明度维度测试结果 | 第32-36页 |
第四章 字组教学设计反思 | 第36-39页 |
第一节 运用“字本位”理论指导字组教学的优势 | 第36-37页 |
一、利于学生积累和理解字组 | 第36-37页 |
二、利于教师的讲授 | 第37页 |
第二节 运用“字本位”理论指导字组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一、部分字组类型教学效果一般 | 第37页 |
二、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字本位”理论指导字组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附录1 字组筛选过程表 | 第40-61页 |
附录2 第一次测试试卷及答案 | 第61-64页 |
附录3 第二次测试试卷及答案 | 第64-67页 |
附录4 第三次测试试卷及答案 | 第67-70页 |
附录5 教案展示 | 第70-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后记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