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基于构式—语块理论的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比”字句研究及教学策略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8页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缘起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研究综述第9-16页
        1.2.1 “比”字句的本体研究第10-12页
        1.2.2 “比”字句各组成部分的研究概述第12-13页
        1.2.3 对外汉语教学“比”字句研究第13-14页
        1.2.4 “构式”理论与“构式—语块”理论研究第14-16页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第16-17页
    1.4 语料来源及说明第17-18页
第2章 “构式”与“语块”理论对“比”字句的教学启发第18-25页
    2.1 “构式”理论第18-19页
        2.1.1 “构式”的概念第18-19页
        2.1.2 “构式”理论的特点第19页
        2.1.3 “构式”理论对“比”字句的教学启发第19页
    2.2 “语块”理论第19-21页
        2.2.1 “语块”的概念第19-20页
        2.2.2 “语块”理论与认知共性第20-21页
        2.2.3 “语块”理论对“比”字句的教学启发第21页
    2.3 “构式—语块”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第21-25页
        2.3.1 “构式—语块”教学的研究现状第21-22页
        2.3.2 “构式—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第22-23页
        2.3.3 “构式—语块”教学法对“比”字句的教学启发第23-25页
第3章 基于“构式—语块”理论的“比”字句偏误分析第25-41页
    3.1 “比”字句偏误类型第25-34页
        3.1.1 “比较点语块”偏误第25-28页
        3.1.2 “比较项语块”不对等偏误第28-30页
        3.1.3 “比较结果语块”与“比较项语块”不匹配偏误第30-32页
        3.1.4 “比较结果语块”M中的修饰词n的使用偏误第32-33页
        3.1.5 “比较点语块”的否定偏误第33-34页
    3.2 偏误类型总结分析第34-36页
    3.3 偏误原因分析第36-41页
        3.3.1 教材层面第36-37页
        3.3.2 教学层面第37-39页
        3.3.3 学生层面第39-41页
第4章 基于“构式—语块”理论的“比”字句教学建议第41-51页
    4.1 教学建议第41-44页
        4.1.1 教材第41-43页
        4.1.2 教学第43页
        4.1.3 学习者第43-44页
    4.2 利用“构式—语块”的“比”字句教案设计与教学第44-51页
        4.2.1 教案设计第44-49页
        4.2.2 教学实验第49-50页
        4.2.3 教学反馈与教学反思第50-51页
第5章 结语第51-53页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51页
    5.2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第51-52页
    5.3 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5页
附录A 前测试题第55-56页
附录B 后测试题第56-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留学生习得连词“还是”“或者”的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
下一篇:汉日同位结构对比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