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副词A式和AA式的对比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语气副词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1.1 语气副词本体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1.2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气副词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2 本文研究对象及范围 | 第12-16页 |
1.3 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6-18页 |
1.3.1 选题意义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 第17页 |
1.3.3 符号说明 | 第17-18页 |
2 语气副词A式和AA式三个平面上的差异 | 第18-35页 |
2.1 语气副词A式和AA式句法上的差异 | 第18-26页 |
2.1.1 句中位序差异 | 第19-21页 |
2.1.2 后附语缀“地”的使用情况 | 第21-23页 |
2.1.3 音节搭配差异 | 第23-26页 |
2.2 语气副词A式和AA式语义上的差异 | 第26-30页 |
2.2.1 词义等同 | 第27-28页 |
2.2.2 词义缩小 | 第28-29页 |
2.2.3 词义偏移 | 第29-30页 |
2.3 语气副词A式和AA式语用上的差异 | 第30-33页 |
2.3.1 语体差异 | 第30-31页 |
2.3.2 主观量差异 | 第31-32页 |
2.3.3 焦点突显差异 | 第32-33页 |
2.4 小结 | 第33-35页 |
3 留学生语气副词A式和AA式的习得情况 | 第35-53页 |
3.1 调查目的 | 第35页 |
3.2 问卷设计 | 第35页 |
3.3 调查对象 | 第35-36页 |
3.4 数据分析情况 | 第36-46页 |
3.4.1 客观题数据 | 第36-45页 |
3.4.2 主观题数据 | 第45-46页 |
3.5 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偏误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 第46-52页 |
3.5.1 偏误分析中的相关理论 | 第46页 |
3.5.2 问卷调查中反映出的偏误类型 | 第46-50页 |
3.5.3 偏误产生的原因 | 第50-52页 |
3.6 小结 | 第52-53页 |
4 教材中的语气副词A式和AA式使用情况 | 第53-61页 |
4.1 课文内容整理 | 第53-54页 |
4.2 词语用法整理 | 第54-55页 |
4.3 课后练习整理 | 第55-58页 |
4.4 教材编写建议 | 第58-60页 |
4.4.1 词语用法方面 | 第58-59页 |
4.4.2 课后练习方面 | 第59-60页 |
4.5 小结 | 第60-61页 |
5 教学思考和建议 | 第61-65页 |
5.1 词汇教学方法上的灵活性 | 第61页 |
5.2 课后练习设置的多样性和系统性 | 第61-63页 |
5.3 词语辨析上的对比分析性 | 第63-64页 |
5.4 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一 | 第71-73页 |
附录二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