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汉语能性结构否定式及留学生习得情况考察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0页
    1.1 研究缘由和意义第7-8页
    1.2 研究范围、方法和重点第8-10页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第10-16页
    2.1 能性结构本体研究第10-12页
    2.2 能性结构比较研究第12页
    2.3 能性结构否定式研究第12-13页
    2.4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第13-14页
    2.5 已有研究总结第14-16页
第三章 两种能性结构否定式的分析和比较第16-32页
    3.1 研究基础第16页
    3.2 能性助动词结构否定式“不能V(C)”第16-18页
        3.2.1. “不能V(C)”的语义分析第17页
        3.2.2. “不能V(C)”的句法功能第17-18页
        3.2.3. “不能V(C)”的语用特点第18页
    3.3 能性述补结构否定式“V不C”第18-26页
        3.3.1 “V不C”的分类第18-19页
        3.3.2 “V不C”的句法结构第19-20页
            1) V的特点第19页
            2) C的特点第19页
            3) “不”的功能第19-20页
            4) “V不C”结构层次第20页
            5) “V不C”的宾语第20页
        3.3.3 “V不C”的语义分析第20-24页
            1) “V不C”的可能义第21页
            2) “V不C”的企望义第21页
            3) “V不C”的描述义第21-23页
            4) “V不C”的语义发展第23页
            5) “V不C”的语义限制第23-24页
        3.3.4 “V不C”的语用分析第24-25页
        3.3.5 “V不C”的特殊小类第25-26页
            1) V不了第25页
            2) V不得第25-26页
            3) V不A第26页
    3.4 两种能性结构否定式的比较第26-32页
        3.4.1 结构上第26-28页
            1) 结构层次第26-27页
            2) 组合关系第27页
            3) 句法功能和搭配第27-28页
        3.4.2 语义上第28-30页
        3.4.3 语用上第30-32页
第四章 两种能性结构否定式的中介语语料分析第32-49页
    4.1 语料来源和确定第32页
    4.2 “不能V(C)”中介语语料分析第32-35页
        4.2.1 “不能V(C)”中介语输出特点第32-33页
        4.2.2 “不能V(C)”主要偏误类型第33-35页
            1) 跟“V不C”混用第33页
            2) 与其他能愿动词的混用第33-34页
            3) 与其他否定形式的混用第34页
            4) 误加“能”或遗漏“能”第34页
            5) 其他偏误第34-35页
    4.3 "V不C”中介语语料分析第35-49页
        4.3.1 V和C的特点第35-36页
        4.3.2 “V不C”偏误分析第36-45页
            1)“V不C”结构内部的偏误第37-40页
            2)结构误用偏误第40-42页
            3)能性述补结构与其他成分组合的偏误第42-45页
        4.3.3 回避和窄化第45-47页
        4.3.4 结论第47-49页
第五章 两种能性结构否定式的习得情况的调查第49-54页
    5.1 问卷调查第49-51页
        5.1.1 问卷设计说明第49页
        5.1.2 调查结果分析第49-51页
    5.2 留学生习得两种能性结构否定式的规律和难点第51-54页
        5.2.1 母语负迁移第52页
        5.2.2 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影响第52页
        5.2.3 知识点的难度等级第52-53页
        5.2.4 教学及教材的影响第53页
        5.2.5 目的语知识的泛化第53-54页
第六章 教学大纲、教材考察及教学建议第54-59页
    6.1 教学大纲第54页
    6.2 教材考察第54-56页
        6.2.1 新实用汉语课本第55页
        6.2.2 拾级汉语第55-56页
        6.2.3 汉语教程第56页
    6.3 教学建议第56-59页
        6.3.1 重视汉外对比,预测难点,突出重点第56-57页
        6.3.2 梳理本体研究结论,避免有争议的观点第57页
        6.3.3 安排合理的教学顺序第57-58页
        6.3.4 减少窄化和回避第58-59页
第七章 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64页
后记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国学生“连”字句习得情况考察
下一篇:俄罗斯汉语专业大学生《中国养生文化》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