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原因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原因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建构主义应用于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2 电影应用于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1.2.3 小说应用于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2.4 电影与其原著小说相结合应用于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 | 第15页 |
1.3 本文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3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7-18页 |
1.4.1 研究重点 | 第17页 |
1.4.2 研究难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电影和其原著小说应用于汉语教学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 第18-29页 |
2.1 电影和其原著小说应用于汉语教学的合理性 | 第18-25页 |
2.1.1 促进文化教学 | 第18-21页 |
2.1.1.1 电影对于文化教学的作用 | 第18-19页 |
2.1.1.2 小说对于文化教学的作用 | 第19-20页 |
2.1.1.3 电影与原著小说相互配合对于文化教学的作用 | 第20-21页 |
2.1.2 训练汉语技能 | 第21-25页 |
2.1.2.1 提高听力水平 | 第21-22页 |
2.1.2.2 提高口语水平 | 第22-23页 |
2.1.2.3 提高阅读能力 | 第23-24页 |
2.1.2.4 提高写作能力 | 第24-25页 |
2.2 电影和其原著小说应用于汉语教学的必要性 | 第25-27页 |
2.2.1 社会发展的要求 | 第25页 |
2.2.2 理论发展与教学对象的要求 | 第25-27页 |
2.3 电影和其原著小说应用于汉语教学的可操作性 | 第27-29页 |
2.3.1 技术发展与多媒体的普遍使用 | 第27页 |
2.3.2 电影小说等文化资源日益丰富 | 第27-29页 |
第三章 电影和其原著小说应用于汉语教学的课程设置 | 第29-38页 |
3.1 课程设置原则 | 第29-34页 |
3.1.1 电影和其原著小说作为教材的选择原则 | 第29-33页 |
3.1.1.1 实用性与趣味性 | 第29-30页 |
3.1.1.2 代表性与现代性 | 第30-32页 |
3.1.1.3 多样性与系统性 | 第32页 |
3.1.1.4 民族性与国际性 | 第32-33页 |
3.1.2 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3.2 以学期为单位的课程设置 | 第34-38页 |
3.2.1 课程性质和教学对象 | 第34页 |
3.2.2 教学学时 | 第34-35页 |
3.2.3 学期教学目标 | 第35-36页 |
3.2.4 教学大纲 | 第36-38页 |
第四章 以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和其同名原著小说为例的教学实践 | 第38-50页 |
4.1 教学内容简介 | 第38页 |
4.2 教学目标 | 第38-39页 |
4.3 教学方法 | 第39页 |
4.4 课时安排 | 第39-40页 |
4.5 教案设计与实际课堂观察记录 | 第40-47页 |
4.6 试教反思与教学建议 | 第47-5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附录一 | 第52-60页 |
附录二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