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留学生无标记被动句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建议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2页
    1.1 选题缘由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0页
    1.3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4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1页
    1.5 本研究中使用的符号说明第11-12页
第2章 无标记被动句的本体研究第12-27页
    2.1 无标记被动句的界定第12-13页
    2.2 无标记被动句的句法结构第13-15页
        2.2.1 无标记被动句的结构及分类第13-14页
        2.2.2 VP的句法结构及分类第14-15页
    2.3 无标记被动句的语义特征第15-23页
        2.3.1 NP的语义特征第15-19页
        2.3.2 Na的语法特征第19-20页
        2.3.3 VP的语义特征第20-23页
    2.4 无标记被动句的语用功能第23-27页
        2.4.1 话题功能第23-24页
        2.4.2 突出句子主题的功能第24-25页
        2.4.3 使篇章更加连贯的语用功能第25-27页
第3章 留学生习得无标记被动句的调查研究第27-34页
    3.1 书面语中无标记被动句的调查第27页
    3.2 教材中关于无标记被动句的调查第27-31页
        3.2.1 对两套教材的介绍第28页
        3.2.2 两套教材中无标记被动句的分布第28-30页
        3.2.3 两套教材对无标记被动句的处理第30-31页
    3.3 关于留学生无标记被动句的问卷测试第31-34页
        3.3.1 调查对象与调查目的第31-32页
        3.3.2 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第32页
        3.3.3 调查过程与调查结果第32-34页
第4章 留学生无标记被动句调查的偏误分析第34-48页
    4.1 偏误类型第34-44页
        4.1.1 语序错误第35-37页
        4.1.2 误加被动标记第37-39页
        4.1.3 误代第39-40页
        4.1.4 遗漏第40-42页
        4.1.5 主语无定第42-43页
        4.1.6 补语使用不当第43页
        4.1.7 小结第43-44页
    4.2 偏误原因第44-48页
        4.2.1 无标记被动句本身第44页
        4.2.2 教学因素第44-45页
        4.2.3 学习者自身因素第45-46页
        4.2.4 母语的负迁移第46-48页
第5章 对无标记被动句的教学建议第48-53页
    5.1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第48-49页
        5.1.1 将无标记被动句当做一个语法点来讲解第48页
        5.1.2 对无标记被动句的使用条件进行细化第48-49页
        5.1.3 练习设置要具有针对性,注重多样性第49页
    5.2 对教师教学的建议第49-53页
        5.2.1 科学安排教学顺序第49-50页
        5.2.2 从语义入手,明确基本结构第50-51页
        5.2.3 与“被”字句进行比较区分第51页
        5.2.4 强化巩固练习,培养汉语语感第51-53页
第6章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附录一第58-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SK标准教程》中的修辞格研究
下一篇:纪录片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