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2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在泰国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中华才艺课的可行性 | 第12-18页 |
第一节 目前泰国职业技术学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一、课程设置问题 | 第12页 |
二、学生问题 | 第12-13页 |
三、师资问题 | 第13页 |
四、教材问题 | 第13页 |
五、其他问题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在泰国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中华才艺课的可行性 | 第14-16页 |
一、教师的才艺教学能力方面 | 第14页 |
二、学生的需求方面 | 第14-15页 |
三、文化交流历史传统方面 | 第15-16页 |
四、才艺的教学内容 | 第16页 |
五、才艺教学的物资准备 | 第16页 |
第三节 在泰国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中华才艺课的作用 | 第16-18页 |
一、有助于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 第16-17页 |
二、有助于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中华才艺之民族舞的教学 | 第18-25页 |
第一节 民族舞所体现的中华民族文化 | 第18-21页 |
一、民族舞教学内容概述 | 第18-19页 |
(一) 蒙古族舞 | 第18-19页 |
(二) 傣族舞 | 第19页 |
二、蒙古族舞所体现的中华民族文化 | 第19-20页 |
三、傣族舞所体现的中华民族文化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民族舞教学在职业技术学校适用的专业及教学设计 | 第21-25页 |
一、民族舞教学在职业技术学校适用的专业 | 第21-22页 |
二、民族舞教学设计 | 第22-25页 |
第三章 中华才艺之中国结的教学 | 第25-29页 |
第一节 中国结所体现的中国文化 | 第25-26页 |
一、中国结的起源与发展 | 第25-26页 |
二、中国结代表着吉祥如意 | 第26页 |
三、中国结代表着凝聚之意 | 第26页 |
四、中国结与中国思想 | 第26页 |
第二节 中国结教学在职业技术学校适用的专业及教学设计 | 第26-29页 |
一、中国结教学在职业技术学校适用的专业 | 第26-27页 |
二、中国结教学设计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中华才艺之中国画的教学 | 第29-33页 |
第一节 中国画所体现的中国文化 | 第29-30页 |
一、中国画的起源与发展 | 第29页 |
二、中国画与民族文化精神 | 第29-30页 |
三、中国画与诗、书、印 | 第30页 |
四、中国画与笔墨 | 第30页 |
第二节 中国画教学在职业技术学校适用的专业及教学设计 | 第30-33页 |
一、中国画教学在职业技术学校适用的专业 | 第30-31页 |
二、中国画教学设计 | 第31-33页 |
第五章 将中华才艺引入汉语课堂的优缺点及建议 | 第33-36页 |
第一节 将中华才艺引入汉语课堂的优点 | 第33页 |
第二节 将中华才艺引入汉语课堂的缺点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将中华才艺引入汉语课堂的建议 | 第34-36页 |
一、处理好中华才艺和泰国本土才艺的融合 | 第34页 |
二、将才艺教学作为汉语教学的辅助手段 | 第34页 |
三、对引入何种中华才艺作为教学内容要多角度考量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A:舞蹈基本动作图示 | 第39-41页 |
附录B:中国结成品图示 | 第41-43页 |
附录C:中国画成品图示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