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高级阶段词汇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词汇文化因素的本体研究 | 第11-13页 |
二、词汇文化因素的教学研究 | 第13-14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分析 | 第16-21页 |
第一节 词汇中文化因素的界定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词汇中文化因素的分类 | 第17页 |
第三节 词汇中文化因素教学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一、满足留学生语言交际需要 | 第17-18页 |
二、满足留学生语言习得需要 | 第18页 |
三、满足汉文化传播的需要 | 第18-19页 |
第四节 教材中词汇文化因素统计分析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留学生习得词汇文化因素的偏误及原因 | 第21-27页 |
第一节 留学生习得词汇中文化因素的偏误类型 | 第21-23页 |
一、语义方面的偏误 | 第21-22页 |
二、语构方面的偏误 | 第22-23页 |
三、语用方面的偏误 | 第23页 |
第二节 留学生习得词汇中文化因素的偏误原因 | 第23-27页 |
一、母语文化负迁移的影响 | 第23-24页 |
二、汉语词汇自身的复杂性 | 第24-25页 |
三、教材编写存在不合理处 | 第25-26页 |
四、部分教师文化因素教学意识薄弱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对外汉语词汇文化因素的教学对策 | 第27-38页 |
第一节 对课堂教学的对策 | 第27-33页 |
一、直接阐释法 | 第27-28页 |
二、利用典故法 | 第28-29页 |
三、引导探究法 | 第29-30页 |
四、异同比较法 | 第30-31页 |
五、同类归纳法 | 第31-32页 |
六、运用联想法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对教材编写的对策 | 第33-36页 |
一、遵循实用性原则 | 第33-34页 |
二、遵循阶段性原则 | 第34-35页 |
三、遵循词语释义的完整性 | 第35-36页 |
第三节 对教师教学的对策 | 第36-38页 |
一、增强文化因素教学意识 | 第36页 |
二、培养与时俱进教学意识 | 第36-37页 |
三、提高课堂语境教学能力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