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第一节 汉字教学法研究 | 第11-13页 |
一、对基础笔画与笔顺教学法的研究 | 第11页 |
二、对汉字部件结构教学法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对汉字字理教学法的研究 | 第12页 |
四、其他现代汉字教学法的研究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汉字习得偏误分析的研究 | 第13页 |
第三节 基于汉字认知特点和学习策略的研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威尼斯大学学生汉字学习情况调查与结果分析 | 第15-27页 |
第一节 威大学生汉字学习情况调查设计 | 第15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15页 |
二、调查问卷设计 | 第15页 |
三、调查实施 | 第15页 |
第二节 威大学生汉字学习调查结果分析 | 第15-23页 |
一、汉字学习背景与动机分析 | 第15-17页 |
二、汉字学习态度和感受分析 | 第17-19页 |
三、汉字学习策略和方法分析 | 第19-21页 |
四、对汉字课的想法与建议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威大学生汉字中测试偏误类型归类分析 | 第23-27页 |
一、笔顺偏误 | 第23-24页 |
二、笔画偏误 | 第24-25页 |
三、部件偏误 | 第25页 |
四、母语负迁移偏误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影响威尼斯大学学生汉字学习的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第一节 汉字偏误的主观原因 | 第27-28页 |
一、学习者主观能动性不强 | 第27页 |
二、学习者受意大利语负迁移影响 | 第27页 |
三、学习者汉字学习策略应用不当 | 第27-28页 |
四、对电子设备的过度依赖 | 第28页 |
第二节 汉字偏误的客观因素分析 | 第28-31页 |
一、汉字自身结构复杂 | 第28-29页 |
二、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忽视汉字教学 | 第29页 |
三、教师汉字知识薄弱、教学方法简单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对威尼斯大学学生汉字学习的教学建议 | 第31-36页 |
第一节 巩固强化汉字书写教学 | 第31-32页 |
一、巩固基础笔画教学与练习 | 第31页 |
二、强化学生对笔顺的认知 | 第31-32页 |
三、借助书法课强化汉字书写 | 第32页 |
第二节 结合造字法与部件教学等提高认读能力 | 第32-34页 |
一、通过造字法解释汉字表意功能 | 第32-33页 |
二、多角度灵活进行汉字部件教学 | 第33-34页 |
三、融入文化背景知识巧解汉字 | 第34页 |
第三节 提高汉字教学和学习效率 | 第34-36页 |
一、选择遵循认知规律的教学材料 | 第34页 |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主观能动性 | 第34-35页 |
三、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现代科技学习汉字 | 第35-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3页 |
附录1: 威尼斯大学中文系学生汉字学习情况调查问卷(意大利语版) | 第39-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