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粮食加工工艺论文

闽北优质稻最佳储藏条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第11-15页
        1.2.1 对储藏条件的探讨第11页
        1.2.2 对食用品质的探讨第11-12页
        1.2.3 对微观结构的探讨第12-14页
        1.2.4 对挥发物的探讨第14-15页
    1.3 研究对象和目标第15-16页
        1.3.1 研究对象第15页
        1.3.2 研究目标第15-16页
第二章 甬优15储藏期间储藏品质和加工品质的变化第16-31页
    2.1 前言第16页
    2.2 材料与仪器第16-17页
        2.2.1 样品及储藏方法第16-17页
        2.2.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17页
    2.3 实验方法第17-18页
        2.3.1 发芽率的测定第17页
        2.3.2 脂肪酸值测定第17页
        2.3.3 电导率的测定第17-18页
        2.3.4 出糙率的测定第18页
        2.3.5 整精米率和碎米率的测定第18页
        2.3.6 出米率的测定第18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18-30页
        2.4.1 发芽率的变化第18-20页
        2.4.2 脂肪酸值变化第20-22页
        2.4.3 电导率的变化第22-24页
        2.4.4 出糙率的变化分析第24-26页
        2.4.5 整精米率的变化第26-28页
        2.4.6 出米率和碎米率的变化第28-29页
        2.4.7 含水量与储藏、加工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第29-30页
    2.5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甬优15储藏期间食用品质的变化第31-50页
    3.1 前言第31页
    3.2 材料与仪器第31页
        3.2.1 样品及储藏方法第31页
        3.2.2 主要仪器第31页
    3.3.实验方法第31-32页
        3.3.1 米饭质构特性的测定第31-32页
        3.3.2 米粉糊化特性的测定第32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32-48页
        3.4.1 米饭质构特性的变化第32-40页
            3.4.1.1 硬度的变化第32-34页
            3.4.1.2 弹性的变化第34-35页
            3.4.1.3 黏附性的变化第35-36页
            3.4.1.4 咀嚼性的变化第36-40页
        3.4.2 米粉糊化特性的变化第40-48页
            3.4.2.1 峰值粘度的变化第40-42页
            3.4.2.2 最低粘度的变化第42-44页
            3.4.2.3 最终粘度的变化第44-46页
            3.4.2.4 糊化温度的变化第46-48页
    3.5 相关性分析第48-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甬优15储藏期间蛋白质二级结构及微观结构变化第50-60页
    4.1 前言第50页
    4.2 材料与仪器第50-51页
        4.2.1 样品及储藏方法第50页
        4.2.2 主要仪器第50-51页
    4.3 实验方法第51页
        4.3.1 扫描电镜测定第51页
        4.3.2 蛋白质二级结构测定第51页
    4.4 结果与分析第51-58页
        4.4.1 甬优15电镜微观结构的变化第51-54页
            4.4.1.1 甬优15在不同储藏期间微观结构第51-52页
            4.4.1.2 甬优15在不同含水量下微观结构第52-53页
            4.4.1.3 甬优15在不同储温下的微观结构第53-54页
        4.4.2 甬优15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第54-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甬优15储藏期间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第60-76页
    5.1 前言第60页
    5.2 材料与仪器第60页
        5.2.1 材料及储藏方法第60页
        5.2.2 主要仪器第60页
    5.3 方法与条件第60-61页
    5.4 结果与分析第61-75页
        5.4.1 烃类挥发性物质第62-72页
        5.4.2 醇类挥发性物质第72-73页
        5.4.3 酯类挥发性物质第73页
        5.4.4 醛类挥发性物质第73-74页
        5.4.5 酮类挥发性物质第74-75页
        5.4.6 其他第75页
    5.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附录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青麦仁全粉理化特性的研究及饼干制作应用
下一篇:黄酒色泽形成机制及其与营养物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