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微生物学论文

纳豆激酶在保加利亚乳杆菌中食品级表达及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引言第10-20页
    1.1 乳酸菌第10-12页
        1.1.1 乳酸菌的益生作用及应用第10-11页
        1.1.2 乳酸菌生物技术的研究第11-12页
    1.2 乳酸菌食品级表达系统第12-15页
        1.2.1 食品级表达系统的基本条件第13页
        1.2.2 食品级表达系统的分类第13-15页
        1.2.3 食品级表达系统的应用第15页
    1.3 纳豆激酶第15-18页
        1.3.1 纳豆激酶的理化性质第15-16页
        1.3.2 纳豆激酶活性测定方法第16-17页
        1.3.3 溶栓制剂的研究第17-18页
        1.3.4 纳豆激酶的研究现状第18页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20页
2.材料与方法第20-32页
    2.1 实验菌种与质粒第20页
    2.2 培养基及缓冲液第20-21页
    2.3 主要试验试剂第21-22页
    2.4 主要仪器设备第22页
    2.5 实验试剂与药品的配置第22-23页
    2.6 实验方法第23-32页
        2.6.1 表达载体pMGthyA-ppNK电转化保加利亚乳杆菌thyA缺陷型菌株第23-25页
        2.6.2 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表达产物第25-26页
        2.6.3 半定量RT-PCR法分析重组菌株中纳豆激酶的表达量第26-27页
        2.6.4 纳豆激酶活力测定方法第27-28页
        2.6.5 纳豆激酶体外溶栓实验第28页
        2.6.6 重组乳酸菌表达纳豆激酶条件的优化第28-29页
        2.6.7 纳豆激酶粗酶液酶学性质的测定第29-30页
        2.6.8 纳豆激酶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方式第30页
        2.6.9 模拟肠、胃环境对纳豆激酶酶活的影响第30页
        2.6.10 模拟肠、胃环境对重组菌株的影响第30-31页
        2.6.11 金属离子对肠道内酶活的影响第31-32页
3.结果与分析第32-49页
    3.1 质粒pMGthyA-ppNK的验证第32页
    3.2 表达载体pMGthyA-ppNK电转保加利亚乳杆菌thyA缺陷型菌株第32-34页
        3.2.1 保加利亚乳杆菌thyA缺陷型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2-33页
        3.2.2 保加利亚乳杆菌thyA缺陷型菌株的电转化及转化子的筛选验证第33-34页
        3.2.3 质粒稳定性的测定第34页
    3.3 重组菌株表达纳豆激酶的研究第34-37页
        3.3.1 半定量RT-PCR法分析重组菌株中纳豆激酶的表达量第34-35页
        3.3.2 纳豆激酶的表达方式第35-36页
        3.3.3 表达产物SDS-PAGE分析第36-37页
    3.4 纳豆激酶体外溶栓实验第37-38页
    3.5 重组乳酸菌表达纳豆激酶条件的优化第38-42页
        3.5.1 培养时间对重组菌株的生长及表达蛋白的影响第38-39页
        3.5.2 接种龄对重组菌株的生长及表达蛋白的影响第39-40页
        3.5.3 接种量对重组菌株的生长及表达蛋白的影响第40-41页
        3.5.4 优化培养条件的正交实验分析第41-42页
    3.6 纳豆激酶粗酶液酶学性质的研究第42-44页
        3.6.1 纳豆激酶最适温度及热稳定性第42页
        3.6.2 纳豆激酶的最适pH及pH稳定性第42-43页
        3.6.3 金属离子及化学试剂对纳豆激酶酶活的影响第43-44页
    3.7 纳豆激酶溶解纤维蛋白的作用方式第44-45页
    3.8 模拟肠、胃环境对纳豆激酶酶活的影响第45-46页
        3.8.1 人工胃液对纳豆激酶粗酶液酶活的影响第45页
        3.8.2 人工肠液对纳豆激酶粗酶液酶活的影响第45-46页
    3.9 模拟肠、胃环境对重组菌株的影响第46-47页
        3.9.1 模拟人工胃液对重组菌株的影响第46-47页
        3.9.2 模拟人工肠液对重组菌株的影响第47页
    3.10 肠液中金属离子对菌体自溶及酶活的影响第47-49页
4.讨论第49-52页
    4.1 纳豆激酶在重组菌株中食品级异源表达第49页
    4.2 提高重组菌株表达纳豆激酶的表达量第49-50页
    4.3 乳酸菌异源表达纳豆激酶的酶学性质第50页
    4.4 人工模拟肠胃液对纳豆激酶的影响第50-51页
    4.5 纳豆激酶的溶栓作用第51-52页
5.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两京乡村地名考论--以出土唐代墓志为主的考察
下一篇:JT农商行长春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管理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