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两京乡村地名考论--以出土唐代墓志为主的考察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页 |
一、区域界定—两京地区 | 第10页 |
二、“地名”研究的范畴 | 第10页 |
第二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思路、方法 | 第22-2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22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第五节 研究的重难点 | 第23-25页 |
一、重点问题 | 第23页 |
二、难点问题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关于唐代东京乡村地名研究 | 第25-138页 |
第一节 河南县 | 第26-100页 |
一、乡 名 | 第28-59页 |
二、村 名 | 第59-78页 |
三、里 名 | 第78-94页 |
四、其他地名 | 第94-99页 |
结语 | 第99-100页 |
第二节 洛阳县 | 第100-138页 |
一、乡 名 | 第101-118页 |
二、村 名 | 第118-127页 |
三、里 名 | 第127-133页 |
四、其他地名 | 第133-136页 |
结语 | 第136-138页 |
第三章 关于唐代西京乡村地名研究 | 第138-181页 |
第一节 万年县 | 第141-170页 |
一、乡 名 | 第141-150页 |
二、村 名 | 第150-162页 |
三、里 名 | 第162-166页 |
四、其他地名 | 第166-168页 |
结语 | 第168-170页 |
第二节 长安县 | 第170-181页 |
一、乡 名 | 第170-173页 |
二、村 名 | 第173-176页 |
三、里 名 | 第176-177页 |
四、其他地名 | 第177-178页 |
结语 | 第178-181页 |
第四章 从两京乡村地名看唐代地名命名原则和方法 | 第181-215页 |
第一节 同名异地或者异地同名现象 | 第181-185页 |
一、同名异地的现象 | 第181-184页 |
二、同地异名的现象 | 第184-185页 |
第二节 从两京地名看唐代乡村地名命名原则与方法 | 第185-215页 |
一、嘉名原则 | 第186-193页 |
二、姓氏原则 | 第193-202页 |
三、以山(岭)为原则 | 第202页 |
四、以河流(川)为原则 | 第202-205页 |
五、名物原则 | 第205-207页 |
六、以“前代旧宫城(县、邑)”为原则 | 第207-209页 |
七、以“商业经济活动”为原则 | 第209页 |
八、以“特殊地理环境”为原则 | 第209页 |
九、以“陵墓”为原则 | 第209-210页 |
十、以“人物”而名 | 第210页 |
十一、以“基层政区”原则 | 第210-211页 |
十二、以“数字”为原则 | 第211页 |
十三、以“年号”为原则 | 第211-212页 |
十四、以“村里混合”为原则 | 第212页 |
十五、以“佛教”为原则 | 第212页 |
十六、其他原则 | 第212-215页 |
第五章 从唐两京地名看唐代基层政区地理 | 第215-219页 |
第一节 唐人墓所见基层政区地理概况 | 第215-216页 |
第二节 唐人墓志所见基层政区地理 | 第216-219页 |
参考文献 | 第219-226页 |
附录 | 第226-246页 |
后记 | 第246-247页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第2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