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前人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页 |
1.5 语料来源 | 第15-16页 |
1.6 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1.6.1 中介语理论 | 第16页 |
1.6.2 偏误理论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阿汉介词对对比研究 | 第18-35页 |
2.1 汉语介词"在"与阿语介词"(?)"对比研究 | 第19-27页 |
2.2 汉语介词"从"与阿语介词"(?)"对比研究 | 第27-31页 |
2.3 汉语介词"对"、"向"与阿语中对应的词"(?)"对比研究 | 第31-35页 |
第三章 阿拉伯国家学生汉语介词"在"、"从"、"对"、"向"的偏误类型及成因分析 | 第35-51页 |
3.1 研究方法及实验设计 | 第35-39页 |
3.1.1 调查实施情况 | 第35-36页 |
3.1.2 问卷设计与实施 | 第36页 |
3.1.3 研究结果 | 第36-39页 |
3.2 介词"在"的相关偏误分析 | 第39-42页 |
3.2.1 遗漏偏误分析 | 第39-40页 |
3.2.2 冗余偏误分析 | 第40页 |
3.2.3 错序偏误分析 | 第40-42页 |
3.3 介词"从"的相关偏误分析 | 第42-45页 |
3.3.1 遗漏偏误分析 | 第42-43页 |
3.3.2 冗余偏误分析 | 第43页 |
3.3.3 误代偏误分析 | 第43-44页 |
3.3.4 错序偏误分析 | 第44-45页 |
3.4 介词"对"的相关偏误分析 | 第45-47页 |
3.4.1 遗漏偏误分析 | 第45页 |
3.4.2 误代偏误分析 | 第45-47页 |
3.5 介词"向"的相关偏误分析 | 第47-48页 |
3.5.1 误代偏误分析 | 第47-48页 |
3.6 偏误成因分析 | 第48-51页 |
3.6.1 母语的负迁移 | 第48-49页 |
3.6.2 目的语的泛化 | 第49页 |
3.6.3 其他因素 | 第49-51页 |
第四章 针对阿拉伯国家学生汉语介词"在""从""对""向"的教学对策 | 第51-56页 |
4.1 教材的编排方面的建议 | 第51-53页 |
4.1.1 注重注释 | 第51-52页 |
4.1.2 注重举例 | 第52-53页 |
4.2 教师的教学方面的建议 | 第53-56页 |
4.2.1 抓住语言对比进行讲解 | 第53-54页 |
4.2.2 注重练习的编排与设计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 | 第59-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