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教学法、教学工作论文

“说长法”在汉语二语初级口语课堂中的运用--以印尼迦南全球学校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29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1 强劲的“汉语风”第8页
        1.1.2“说长法”的萌芽第8-9页
    1.2 研究目的第9页
    1.3 研究意义第9-10页
        1.3.1 实践意义第9页
        1.3.2 教学意义第9页
        1.3.3 推广意义第9-10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1.4.1 英语口语课堂相关教学研究综述第10-12页
        1.4.2 国内相关教学原则“学相伴,用相随”的研究第12-13页
        1.4.3 国内汉语二语口语相关教学研究第13-14页
        1.4.4 口语交际能力理论研究第14-16页
    1.5 研究方法第16页
        1.5.1 文献研究法第16页
        1.5.2 统计分析法第16页
        1.5.3 对比分析法第16页
        1.5.4 个案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第16页
    1.6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6-18页
    1.7 理论基础第18-24页
        1.7.1 学伴用随理论第18-19页
        1.7.2 输入与输出假设理论第19-20页
        1.7.3 情感过滤假说第20-22页
        1.7.4 心理学理论:学生学习特点分析第22-24页
    1.8“说长法”的概念、特征和优势第24-26页
        1.8.1 概念第24-25页
        1.8.2 特征第25页
        1.8.3 优势第25-26页
    1.9“说长法”课堂教学研究设计原则第26-29页
        1.9.1 口语性原则第26-27页
        1.9.2 循序渐进原则第27页
        1.9.3 趣味性原则第27-29页
第2章“说长法”教学研究设计与实践第29-43页
    2.1 实践研究背景第29-30页
        2.1.1 教学对象第29页
        2.1.2 师资力量第29-30页
        2.1.3 教材第30页
    2.2“说长法”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第30-33页
        2.2.1 教学内容的选取第30-32页
        2.2.2 教学任务的安排第32页
        2.2.3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第32-33页
    2.3“说长法”的教学步骤第33-37页
        2.3.1 课前准备第33页
        2.3.2 组织教学第33-34页
        2.3.3 课堂活动开展第34-36页
        2.3.4 课后作业布置第36-37页
    2.4 教学案例第37-41页
    2.5 教学实践过程需注意的问题与小结第41-43页
        2.5.1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41-42页
        2.5.2 课堂实践小结第42-43页
第3章“说长法”课堂教学检测与分析第43-62页
    3.1 实践前:记录学生口语的情况第43页
    3.2 实践中:学生口语输出情况第43-44页
        3.2.1 无输出第43页
        3.2.2 有输出第43-44页
    3.3 实践后:口语测试第44-47页
        3.3.1 测试准备第44-45页
        3.3.2 测试内容第45页
        3.3.3 测试步骤第45-46页
        3.3.4 测试评分第46-47页
    3.4 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第47-59页
        3.4.1 测试结果统计第47-55页
        3.4.2 测试结果分析第55-59页
    3.5 问卷调查分析第59-61页
        3.5.1 学生反馈第59-60页
        3.5.2 教师的反馈第60-61页
    3.6 研究启示第61-62页
        3.6.1 研究收获第61页
        3.6.2 研究教学期望第61-62页
第4章 结语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附录A 调查问卷中文版第67-69页
附录B 调查问卷英文版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留学生汉语网络词汇的知晓度调查
下一篇:初级阶段巴西东北部学生汉语元音和辅音习得偏误探析--以巴西伯南布哥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