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葡萄皮花青素提取物简介 | 第9页 |
·花青素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影响花青素稳定性的因素 | 第9-10页 |
·温度 | 第9-10页 |
·p H | 第10页 |
·氧 | 第10页 |
·光照 | 第10页 |
·金属离子 | 第10页 |
·提高花青素稳定性的方法 | 第10-11页 |
·添加食品添加剂 | 第10-11页 |
·微胶囊化 | 第11页 |
·分子化学改性 | 第11页 |
·辅色作用 | 第11页 |
·蛋白质与多酚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影响蛋白质与多酚相互作用的因素 | 第11-12页 |
·蛋白质及多酚的结构 | 第11-12页 |
·蛋白质与多酚的浓度比 | 第12页 |
·温度 | 第12页 |
·p H值 | 第12页 |
·研究蛋白质与多酚相互作用的方法 | 第12-14页 |
·荧光光谱法 | 第12-13页 |
·红外光谱法 | 第13页 |
·圆二色谱法 | 第13页 |
·拉曼光谱法 | 第13页 |
·核磁共振谱法 | 第13-14页 |
·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页 |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16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9页 |
·荧光光谱法 | 第16页 |
·紫外吸收光谱法 | 第16页 |
·红外光谱法 | 第16页 |
·圆二色谱法 | 第16-17页 |
·制备GSAE/乳蛋白混合物 | 第17页 |
·降解加速试验 | 第17页 |
·分光测试法 | 第17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7-18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18-19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19-41页 |
·乳蛋白与葡萄皮花青素提取物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19-31页 |
·不同乳蛋白的荧光光谱 | 第19-20页 |
·荧光猝灭机理的判断 | 第20-22页 |
·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的计算 | 第22-24页 |
·不同乳蛋白与MG间的结合力类型 | 第24页 |
·不同乳蛋白与MG间的结合距离 | 第24-26页 |
·同步荧光光谱 | 第26-28页 |
·傅里叶交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8-29页 |
·圆二色谱(CD) | 第29-31页 |
·乳蛋白对葡萄皮花青素提取物稳定性作用效果的研究 | 第31-41页 |
·不同浓度乳蛋白对葡萄皮花青素提取物稳定性的作用效果 | 第31-35页 |
·不同浓度乳蛋白对葡萄皮花青素提取物热稳定性的作用效果 | 第31-32页 |
·不同浓度乳蛋白对葡萄皮花青素提取物氧化稳定性的作用效果 | 第32-34页 |
·不同浓度乳蛋白对葡萄皮花青素提取物光稳定性的作用效果 | 第34-35页 |
·不同热改性乳蛋白对葡萄皮花青素提取物稳定性的作用效果 | 第35-41页 |
·不同热改性乳蛋白对葡萄皮花青素提取物热稳定性的作用效果 | 第35-37页 |
·不同热改性乳蛋白对葡萄皮花青素提取物氧化稳定性的作用效果 | 第37-39页 |
·不同热改性乳蛋白对葡萄皮花青素提取物光稳定性的作用效果 | 第39-41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主要结论 | 第41-42页 |
展望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