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7页 |
·韩国汉语教育概况 | 第13-15页 |
·三国与统一新罗时期的汉语教育(公元前37年-公元917年) | 第13-14页 |
·高丽时期的汉语教育(公元918年-1392年) | 第14页 |
·朝鲜时期的汉语教育(公元1393年-1911年) | 第14-15页 |
·20世纪的韩国汉语教育 | 第15页 |
·我国汉语国际推广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界定 | 第17页 |
第二章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教育研究 | 第17-32页 |
·国家语言政策 | 第17-19页 |
·“至诚事大”的基本国策 | 第17-18页 |
·设立专门机构 | 第18页 |
·重视译官 | 第18页 |
·世宗的语言学工程 | 第18-19页 |
·汉语教育机构 | 第19-22页 |
·司译院 | 第19-21页 |
·承文院 | 第21页 |
·偶语厅 | 第21-22页 |
·译学院 | 第22页 |
·汉语教师 | 第22-23页 |
·汉语教科书 | 第23-25页 |
·汉语考核制度与译官选拔制度 | 第25-27页 |
·译科试取 | 第25-27页 |
·奖学试取 | 第27页 |
·朝鲜学者的汉语研究 | 第27-32页 |
·朝鲜学者的汉语研究成果 | 第27-30页 |
·朝鲜学者的汉语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我国汉语国际推广现状分析 | 第32-41页 |
·汉语国际推广的途径 | 第32-33页 |
·孔子学院及孔子课堂 | 第32页 |
·汉语志愿者及教师外派 | 第32-33页 |
·外国人及外籍教师来华培训 | 第33页 |
·汉语国际推广及中国文化推广 | 第33-34页 |
·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建设 | 第34-35页 |
·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 | 第35-36页 |
·汉语国际推广教材建设 | 第36页 |
·国际汉语教学标准 | 第36-41页 |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 | 第36-37页 |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 第37-39页 |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韩国朝鲜时期的汉语教育对我国汉语国际推广的启示 | 第41-51页 |
·汉语国际推广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 | 第41-42页 |
·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 | 第41页 |
·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 第41-42页 |
·文化全球化的需要 | 第42页 |
·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 | 第42-43页 |
·政府重视 | 第42-43页 |
·资金投入 | 第43页 |
·促进机构建设 | 第43-44页 |
·加强帅资培训 | 第44-46页 |
·加大教材开发力度 | 第46页 |
·完善汉语国际推广的评价体系 | 第46-50页 |
·国际汉语教学标准 | 第46-47页 |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 | 第47-49页 |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 | 第49-50页 |
·注重语言研究 | 第50-51页 |
·注重汉语本体研究 | 第50页 |
·注重汉外对比研究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51-52页 |
·本课题研究的局限性 | 第51页 |
·事实叙述的局限 | 第51页 |
·结论对策的局限 | 第51页 |
·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建议 | 第51-52页 |
附录1 朝鲜时期重要汉学家名单 | 第52-54页 |
附录2 外国大学孔子学院(课堂)分布 | 第54-57页 |
附录3 韩国朝鲜时期国王年位表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