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发酵与纯化新工艺集成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谷氨酸钠概述 | 第9-13页 |
·谷氨酸钠简述 | 第9页 |
·结构特征 | 第9页 |
·理化性质 | 第9页 |
·生理生化功能 | 第9-10页 |
·应用领域 | 第10页 |
·谷氨酸钠生产现状及几种改进方法 | 第10-13页 |
·谷氨酸发酵 | 第13-14页 |
·谷氨酸生产菌的选育、分纯、保藏 | 第13-14页 |
·谷氨酸生产菌的代谢控制育种 | 第14页 |
·菌种日常工作 | 第14页 |
·选育各种特征菌株 | 第14页 |
·离子交换技术 | 第14-16页 |
·离子交换过程的理论基础 | 第15页 |
·静力学 | 第15页 |
·动力学 | 第15页 |
·离子交换树脂 | 第15-16页 |
·离子交换树脂的组成及分类 | 第15-16页 |
·离子交换树脂的基本要求 | 第16页 |
·离子交换色谱 | 第16-19页 |
·离子交换色谱优点 | 第17页 |
·分离度 | 第17-18页 |
·离子交换色谱的应用 | 第18-19页 |
·阴离子交换色谱 | 第19页 |
·立题依据与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发酵液成分分析方法的确立 | 第21-30页 |
·引言 | 第21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研究 | 第21-23页 |
·试剂和设备 | 第21页 |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21-2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2-23页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22页 |
·发酵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蛋白质测定方法小结 | 第23页 |
·谷氨酸铵的测定(氧化镁法) | 第23-25页 |
·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23页 |
·实验原理及方法 | 第23页 |
·试验步骤 | 第23-24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3-24页 |
·样品的测定 | 第2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4-25页 |
·标准曲线 | 第24页 |
·误差分析 | 第24-25页 |
·谷氨酸铵测定实验小结 | 第25页 |
·谷氨酸盐含量的测定研究 | 第25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5页 |
·华勃氏微量减压仪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步骤 | 第25页 |
·原理 | 第25-26页 |
·试验试剂及仪器 | 第26页 |
·旋光法试验操作 | 第26页 |
·实验结果与小结 | 第26-29页 |
·谷氨酸钠水溶液的测定研究 | 第26-27页 |
·谷氨酸钠发酵母液含量的测定研究 | 第27-28页 |
·谷氨酸混合盐含量的测定研究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谷氨酸生产菌的诱变育种 | 第30-36页 |
·引言 | 第30页 |
·实验部分 | 第30-35页 |
·材料和设备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紫外诱变 | 第30-31页 |
·DES(硫酸二乙酯)诱变 | 第31页 |
·试验内容 | 第31页 |
·分析方法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紫外诱变对几种不同谷氨酸生产菌的影响 | 第31-33页 |
·DES 诱变对几种不同谷氨酸生产菌的影响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发酵直接生成谷氨酸钠的研究 | 第36-48页 |
·引言 | 第36页 |
·实验部分 | 第36-37页 |
·材料和设备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一级种子培养 | 第36页 |
·发酵培养 | 第36-37页 |
·实验内容 | 第37页 |
·分析方法 | 第37页 |
·残糖(RG)的测定 | 第37页 |
·谷氨酸(GA)的测定 | 第37页 |
·谷氨酸一铵的测定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7页 |
·尿素的减少对发酵的影响 | 第37-39页 |
·实验结果 | 第37-38页 |
·平行验证实验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页 |
·生物素添加量对新发酵影响 | 第39-41页 |
·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平行验证实验 | 第40-41页 |
·接种量对发酵产酸的影响 | 第41-43页 |
·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接种量对发酵产酸影响的平行实验 | 第42-43页 |
·正交实验 | 第43-45页 |
·单因素对发酵影响的水平趋势图 | 第43-44页 |
·正交实验因素及实验安排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页 |
·正交实验的验证和各因素对谷氨酸钠的影响 | 第45-47页 |
·正交实验因素及实验安排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谷氨酸钠发酵液色谱分离的研究 | 第48-57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48-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51页 |
·树脂的合成方法及原理 | 第49页 |
·树脂的预处理及胺化 | 第49页 |
·pKa 的测定 | 第49页 |
·树脂离子交换容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发酵液预处理过程 | 第50页 |
·pKa对谷氨酸钠发酵液成分色谱分离的影响 | 第50页 |
·交换容量对谷氨酸钠发酵液成分色谱分离的影响 | 第50页 |
·洗脱液的pH对谷氨酸钠发酵液成分分离的影响 | 第50页 |
·发酵液的pH对谷氨酸钠发酵液成分分离的影响 | 第50-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固定相的合成结果 | 第51页 |
·pKa 的测定结果 | 第51页 |
·交换容量的测定结果 | 第51-52页 |
·pKa 对谷氨酸钠发酵组分分离的影响 | 第52页 |
·交换容量对谷氨酸钠发酵液成分色谱分离的影响 | 第52-53页 |
·洗脱液的pH 对谷氨酸钠发酵液成分分离的影响 | 第53-54页 |
·发酵液的pH 对谷氨酸钠发酵液成分分离的影响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发表文章清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