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一、研究现状 | 第7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第一章 歌剧中人物形象刻画的理论阐述 | 第9-13页 |
| ·人物刻画在歌剧中的重要作用 | 第9-10页 |
| ·人物刻画在歌剧中的创作手法 | 第10-13页 |
| ·性格基调的设计 | 第10-11页 |
| ·重要旋律的创作 | 第11页 |
| ·主导动机 | 第11页 |
| ·音乐体裁 | 第11页 |
| ·和声语言 | 第11-12页 |
| ·配器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背景之比较 | 第13-19页 |
| ·历程 | 第13-15页 |
|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 | 第13-14页 |
| ·贾可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 | 第14-15页 |
| ·时代精神、情感经历和艺术态度的比较 | 第15-19页 |
| ·时代背景影响 | 第15-16页 |
| ·情感经历的影响 | 第16-17页 |
| ·艺术态度影响 | 第17-19页 |
| 第三章 歌剧中女性角色塑造的音乐分析及戏剧冲突之比较 | 第19-45页 |
| ·《奥赛罗》的苔丝德蒙娜与《托斯卡》的托斯卡 | 第19-27页 |
| ·女主角形象刻画分析概述 | 第19-20页 |
| ·人物性格内心矛盾冲突的音乐分析 | 第20-27页 |
| ·《茶花女》薇奥列塔与《艺术家生涯》咪咪 | 第27-35页 |
| ·女主角形象刻画分析概述 | 第27-28页 |
| ·内心矛盾冲突的音乐分析 | 第28-35页 |
| ·《弄臣》吉尔达与《蝴蝶夫人》巧巧桑 | 第35-45页 |
| ·女主角形象刻画分析概述 | 第35-37页 |
| ·女主角内心矛盾冲突的音乐分析 | 第37-45页 |
| 第四章 创作风格及艺术表现手法之比 | 第45-61页 |
| ·音乐创作特点之比较 | 第45-52页 |
| ·主导动机 | 第45-47页 |
| ·作品引入 | 第47页 |
| ·宣叙因素 | 第47-48页 |
| ·旋律 | 第48-50页 |
| ·和声 | 第50-51页 |
| ·配器 | 第51-52页 |
| ·利用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对人物内部心理动作进行展示 | 第51页 |
| ·对于主要的角色,都有特定的乐器 | 第51-52页 |
| ·运用异国特点的乐器塑造人物 | 第52页 |
| ·演唱处理之比较 | 第52-61页 |
| ·概述 | 第52-53页 |
| ·威尔第和普契尼女高音咏叹调演唱特色之比较 | 第53-61页 |
| ·起始句的演唱处理 | 第53-54页 |
| ·高潮段的演唱处理 | 第54-57页 |
| ·宣叙因素演唱处理 | 第57-59页 |
| ·速度节奏的演唱处理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61-62页 |
| 附录 | 第62-66页 |
| 参考书目 | 第66-69页 |
| 后记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