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基础科学论文--食品化学论文

不同提取方法下腰果蛋白功能性与结构的关系及其蛋白的纯化探索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油料植物蛋白的提取、功能及结构性质第12-16页
        1.2.1 油料植物蛋白的提取方法第12-14页
        1.2.2 油料植物蛋白的功能性质第14-15页
        1.2.3 油料植物蛋白的结构第15页
        1.2.4 油料植物蛋白功能性与结构的关系第15-16页
    1.3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第16-17页
        1.3.1 蛋白质的粗级分离技术第16页
        1.3.2 蛋白质的色谱分离技术第16-17页
    1.4 腰果蛋白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1 腰果蛋白的营养价值分析第17页
        1.4.2 腰果蛋白的功能性质研究第17页
        1.4.3 腰果蛋白的加工现状第17-18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18-21页
        1.5.1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18页
        1.5.2 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第18-20页
        1.5.3 本课题研究创新点第20-21页
第2章 不同提取方法对腰果蛋白功能性及结构的影响第21-36页
    2.1 引言第21-22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2-27页
        2.2.1 试验材料第22页
        2.2.2 试验试剂第22页
        2.2.3 试验仪器第22-23页
        2.2.4 试验方法第23-2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7-35页
        2.3.1 两种提取方法下的蛋白纯度比较第27页
        2.3.2 两种提取方法下的蛋白溶解性的差异第27-28页
        2.3.3 两种提取方法下的蛋白起泡及起泡稳定性的差异第28-29页
        2.3.4 两种提取方法下的蛋白乳化及乳化稳定性的差异第29页
        2.3.5 两种提取方法下的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差异第29-30页
        2.3.6 两种提取方法下的蛋白亚基组成的差异第30-32页
        2.3.7 两种提取方法下的蛋白氨基酸组成的差异第32-33页
        2.3.8 两种提取方法下的蛋白微观形貌的差异第33-34页
        2.3.9 两种提取方法下的蛋白二级结构的差异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腰果蛋白分步分离、功能性及结构表征的研究第36-53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3.2.1 试验材料第37页
        3.2.2 试验试剂第37页
        3.2.3 试验仪器第37-38页
        3.2.4 试验方法第38-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52页
        3.3.1 腰果蛋白四组分提取率第40页
        3.3.2 腰果蛋白四组分与市售大豆分离蛋白的营养成分结果对比第40-41页
        3.3.3 溶解性的测定第41-42页
        3.3.4 持水及持油性的测定第42-44页
        3.3.5 起泡及起泡稳定性的测定第44-45页
        3.3.6 乳化及乳化稳定性的测定第45页
        3.3.7 表面疏水性的测定第45-46页
        3.3.8 氨基酸分析第46-48页
        3.3.9 SDS-PAGE第48-50页
        3.3.10 圆二色光谱扫描分析第50-51页
        3.3.11 环境扫描结果分析第51-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腰果分离蛋白色谱纯化初探第53-60页
    4.1 引言第53页
    4.2 材料与设备第53-54页
        4.2.1 材料第53页
        4.2.2 主要试剂第53-54页
        4.2.3 试验仪器第54页
    4.3 实验方法第54-55页
        4.3.1 凝胶过滤层析系统的设置与样品的制备第54-55页
        4.3.2 凝胶过滤色谱分离条件的设置第55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55-59页
        4.4.1 不同洗脱液对蛋白分离峰图的影响第55-57页
        4.4.2 不同洗脱流速对蛋白分离峰图的影响第57-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结果与展望第60-62页
    5.1 结论第60-61页
    5.2 展望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车叠加钢板弹簧解析设计理论及CAD软件开发
下一篇:电子会员卡视觉形象与品牌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