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0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 研究创新 | 第11页 |
1.5 研究综述 | 第11-23页 |
1.5.1 指示代词的归类、定义和分类 | 第11-14页 |
1.5.2 词典中对“其他、另外、别的”三词的归纳 | 第14-18页 |
1.5.3“其他、另外、别的”辨析方面的研究 | 第18-21页 |
1.5.4 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基于CCL自建语料库的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使用情况考察 | 第23-31页 |
2.1 语料库的选取 | 第23页 |
2.2 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的总体使用情况 | 第23-24页 |
2.3 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的具体使用情况 | 第24-31页 |
2.3.1 指示代词“其他”的使用情况 | 第24-27页 |
2.3.2 指示代词“另外”的使用情况 | 第27-28页 |
2.3.3 指示代词“别的”的使用情况 | 第28-30页 |
2.3.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于HSK语料库的韩国学生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使用情况分析 | 第31-47页 |
3.1 语料库的选取 | 第31页 |
3.2 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的使用情况 | 第31-35页 |
3.3 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的偏误类型及分析 | 第35-42页 |
3.3.1 遗漏偏误 | 第37-38页 |
3.3.2 误代偏误 | 第38-41页 |
3.3.3 误加偏误 | 第41页 |
3.3.4 错位偏误 | 第41页 |
3.3.5 杂糅偏误 | 第41-42页 |
3.4 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的习得顺序 | 第42-47页 |
第四章 基于测验调查的韩国学生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使用情况分析 | 第47-58页 |
4.1 测验的目的 | 第47页 |
4.2 测验的介绍与实施 | 第47-48页 |
4.3 测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4.3.1 测验中指示代词“其他”高偏误用例分析 | 第50页 |
4.3.2 测验中指示代词“另外”高偏误用例分析 | 第50-51页 |
4.3.3 测验中指示代词“别的”高偏误用例分析 | 第51页 |
4.4 测验中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的习得顺序 | 第51-53页 |
4.5 韩国学生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的习得顺序 | 第53-55页 |
4.5.1 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的习得顺序 | 第53-54页 |
4.5.2 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各结构类型的习得顺序 | 第54-55页 |
4.6 本族语者和韩国学生的使用情况对比 | 第55-58页 |
4.6.1 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的使用情况对比 | 第55-56页 |
4.6.2 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各结构类型的使用情况对比 | 第56-58页 |
第五章 影响韩国学生习得指示代词“其他、另外、别的”的因素及教学建议 | 第58-69页 |
5.1 教材因素及教学建议 | 第58-65页 |
5.1.1 教材介绍及词语编排情况 | 第58-60页 |
5.1.2 教材分析 | 第60-62页 |
5.1.3 教学建议 | 第62-65页 |
5.2 其他因素及教学建议 | 第65-69页 |
5.2.1 韩国学生母语影响及教学建议 | 第65-67页 |
5.2.2 目的语影响及教学建议 | 第67页 |
5.2.3 交际策略的运用及教学建议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