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牛骨可食用率的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畜骨的主要成分及营养价值 | 第13-14页 |
·畜骨的加工利用现状 | 第14-19页 |
·明胶的生产及利用 | 第14-15页 |
·骨质食品的生产及利用 | 第15-17页 |
·抗氧化肽的生产及利用 | 第17-18页 |
·制备水解动物蛋白 | 第18页 |
·骨制工艺品 | 第18-19页 |
·畜骨产品开发的其他方面 | 第19页 |
·畜骨中蛋白质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畜骨中钙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本试验主要内容与目的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高钙高蛋白牛骨浓汤的熬制 | 第23-39页 |
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23-2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2. 试验方法 | 第24-29页 |
·新鲜牛骨预处理 | 第24页 |
·常规法熬制牛骨浓汤 | 第24-25页 |
·酸碱结合高压复合法熬制牛骨浓汤 | 第25-26页 |
·碱法熬制、酸法熬制正交试验方案 | 第25页 |
·酸碱复合法熬制牛骨浓汤工艺流程 | 第25-26页 |
·牛骨浓汤成分的测定 | 第26-29页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脂肪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钙含量的测定 | 第28-29页 |
·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38页 |
·常规法熬制骨汤结果与分析 | 第29-30页 |
·碱法熬制结果与分析 | 第30-33页 |
·试验结果与极差分析 | 第30-31页 |
·效应曲线与交互作用分析 | 第31-33页 |
·酸法熬制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试验结果与极差分析 | 第33-34页 |
·效应曲线与交互作用分析 | 第34-38页 |
·酸碱复合熬制结果 | 第38页 |
4.结论 | 第38-39页 |
第三章 牛骨汤制备浓香调味粉技术 | 第39-47页 |
1. 材料与设备 | 第39页 |
·材料 | 第39页 |
·设备 | 第3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39-41页 |
·粉状骨味调料包生产工艺流程 | 第39-40页 |
·食用糊精和大豆磷脂添加量确定试验 | 第40页 |
·辅料添加量确定试验 | 第40-41页 |
·理化指标测定 | 第41页 |
·卫生指标检测 | 第41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41-45页 |
·食用糊精和大豆磷脂添加量的确定 | 第41-42页 |
·辅料添加量的确定 | 第42-45页 |
·试验结果与极差分析 | 第42-43页 |
·效应曲线分析 | 第43-45页 |
·理化指标的测定 | 第45页 |
·卫生指标检测 | 第45页 |
4.结论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牛骨粉酸化溶骨条件及效果评估 | 第47-58页 |
1 材料与设备 | 第47-48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47-4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4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8-50页 |
·新鲜牛骨及备用骨粉中基本组成成分的测定 | 第48页 |
·骨粉的制备工艺流程 | 第48页 |
·水解酸的选择 | 第48-49页 |
·骨粉酸溶工艺 | 第49页 |
·骨粉酸溶对照试验 | 第49页 |
·模拟胃酸化学环境 | 第49页 |
·柠檬酸水解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49-50页 |
·柠檬酸浓度的选择 | 第49页 |
·柠檬酸水解时间的选择 | 第49页 |
·料液比的选择 | 第49-50页 |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 | 第50页 |
·蛋白质溶出率的测定 | 第50页 |
·钙溶出率的测定 | 第50页 |
·统计分析 | 第5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0-57页 |
·新鲜牛骨、牛骨粉中基本组成成分的测定结果 | 第50-51页 |
·水解酸的确定 | 第51页 |
·骨粉酸溶对照试验结果 | 第51页 |
·柠檬酸浓度对溶骨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酸解时间对溶骨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料液比对溶骨效果的影响 | 第53页 |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拟合 | 第54页 |
·二次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 第54-55页 |
·重建二次回归模型 | 第55-56页 |
·最佳酸解试验方案的确定 | 第56页 |
·最高值验证试验 | 第56-57页 |
4 结论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牛骨粉蛋白酶处理条件及效果评估 | 第58-69页 |
1 材料与设备 | 第58-59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58-59页 |
2 试验方法 | 第59-61页 |
·骨粉的制备工艺流程 | 第59页 |
·骨粉中基本组成成分的测定 | 第59页 |
·水解酶的选择 | 第59-60页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59页 |
·水解酶的选择 | 第59-60页 |
·骨粉酶处理工艺流程 | 第60页 |
·模拟胃酸化学环境 | 第60页 |
·复合酶水解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60-61页 |
·复合酶添加量的选择 | 第60页 |
·酶解时间的选择 | 第60页 |
·底物浓度比的选择 | 第60-61页 |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 | 第61页 |
·蛋白质溶出率的测定 | 第61页 |
·钙溶出率的测定 | 第61页 |
·统计分析 | 第6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1-67页 |
·新鲜牛骨、牛骨粉中基本组成成分的测定结果 | 第61-62页 |
·水解酶的确定 | 第62页 |
·酶活力的确定 | 第62页 |
·水解酶的确定 | 第62页 |
·复合蛋白酶E/S与胃酸化学环境对水解效果的影响 | 第62-63页 |
·酶解时间与胃酸化学环境对水解效果的影响 | 第63-64页 |
·底物浓度与半胃酸环境对水解效果的影响 | 第64页 |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拟合 | 第65页 |
·二次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 | 第65-66页 |
·重建二次回归模型 | 第66页 |
·最佳酸解试验方案的确定 | 第66页 |
·最高值验证试验 | 第66-67页 |
4 结论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页 |